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走出唯一真理观

日期:2023-10-13 12:33浏览数:

“不要在自己看重的理论上附着太多的价值。”生活的扁平常常令囿于天地间的羸弱生灵哀叹这世间浅薄的不公,殊不知此实为自我封闭酿成的苦果。毫无疑问,对于坐标系把握力度的不足与观测角度的低维会使人沉沦于“塞壬的歌声”,唯有以多元包容的眼光观测一切,才能正确看待人生的境遇与万物的变迁。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提及要“对各种事物都有一种品尝之心”。诚如此言,对于多元化真理的悦纳是破除偏见的最佳手段。“生是为了见识,而不是活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在于寻求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普适性真理,而在于离开“唯一真理观”的苍白,抛却封闭坚守的固执,并在接触各种理念的过程中细细考量自我思索的观念与价值,对照自己未完工的精神宫殿进行蓝图的调整,进行踏实地解构与重筑,最终于观照中找到深埋的真我,调和世间百味而成自我至味。

那么,如何追寻与构建“品尝之心”呢?蒋勋给出的答案是“没有偏见,多一点好奇”。这句话可以说是切中了肯綮。将一切的表象撤去直观本质固然是我们的追求,但我们不应单以主观化的目光体验当前生活的维度。在我看来,充分体味世界与时代的脉搏是构筑“品尝之心”的基本要求,作为受众的自然本真感受,是完善“品尝之心”的必由之路,然丰富和扩充人生滋味的途径不是空想,而是躬行。斯特里克兰德于塔希提岛尝尽万千艺术珍馐而独树一帜;《游褒禅山记》中说要把志、力与物三者合一;博尔赫斯曾交错出小径分岔的花园,也曾构筑天堂图书馆的美丽……困于大脑的囚笼做自我主义的拥趸无异于“温和的劫持”,倘若我们仅凭钻牛角尖式的愣头愣脑,定然逃脱不了头破血流的结局。

陈嘉映在《走出唯一真理观》中指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品尝之心”并非贪新骛奇,并非不加分辨的盲目鲸吞。它是为个体挑选“可食”之道的方式,亦是连结道与道、从而将其内化于个体智性的手段。事实上,“品尝之心”兼顾了“舌”与“胃”的功能,其本质就决定了其必然具备筛选与消化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我们拥有了“品尝之心”的雏形,我们也应当继续努力以实际的行动拓宽自我的视域,以厚重的生活锚定回味的反思,这样才可于光怪陆离和纷繁芜杂中找寻真理之光,反哺和提升自我生命宝藏的品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应沉溺于自我,必须以旁观者的冷静观察世间的种种必然与偶然,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认知否定灰白的单一,学会兼容百道,从而发挥出“品尝之心”的最大效用。

面对前方未知的重重选择,就让我们将淡然澄明的纯粹性灵超脱万物,品味精神琼浆;请让我们维持赤子无尘的心灵,抛开情绪的盲目主导。让我们以“品尝之心”作为一生的愿景,留下走过的足迹。


一审 隋佳

二审 汪甜甜


上一条:棋魂

下一条:心存自由气,千里快哉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