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调研已经到达最后一天,就像一列满载鲜花与阳光的火车驶向最后一站,在一声长鸣后静谧盛放。泸溪的天空依旧是澄澈的蔚蓝色,一朵朵云乘着风,散着步。
这是最后的一天,也是依然值得记录的一天。上午我们依旧前往杨春英老师家中拍摄空镜。杨春英奶奶热情地拿出西瓜款待我们,拍摄间隙,奶奶还细心教导我们挑花,奶奶上了年纪,看布格有些艰难,但依然戴着老花镜,认真地教导。挑花很难,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传承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每一个想学挑花的人,杨春英老师和向晓梅老师都会倾心尽力教导。等到阳光正好,中午回到旅馆收拾好行李后,下午我们再次返回杨春英老师家中,补拍向晓梅老师的镜头,并且拍摄挑花成品的展示环节。刚过大暑,天气很闷热,为了达到良好的拍摄效果,布景的场地被关掉门窗、遮住光线,空气好像凝固在里面,拍摄的队员们汗如雨下,却依然坚守岗位,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澄明的敬佩。 看着琳琅满目的挑花衣物被整齐展示在房间里,整个房间都好像绽放了一朵花,跨越时空,传来遥远苗族歌谣的神秘和古朴情致。临走时,我们和向晓梅老师、杨春英老师一起合影,随着相机的咔嚓声,短暂却美好的拍摄时光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如果说幸运可以具象化,我想就是在一段恰好的时光中,和美好的人们一起,完成一次顺利圆满的纪录片拍摄,重拾细腻的感性与初心。这段时光将在记忆中永恒地发出灿烂治愈的微笑,让人抛却杂念和烦恼,在心与心的碰撞交流中,感悟苗族挑花工艺的美,以及其中蕴涵的情、打动人心的坚定又质朴的传承,一针一线勾连起生生不息。
回顾往昔,“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浇灌时光的是岁月与辛劳,也是朝夕的心血与汗水。纪录片的拍摄让人感到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全身心地投入,不问结果如何,都会有一种全力以赴后大汗淋漓的爽快和豁达。因为在衣食无忧的世界里,只有我们全身心认同和向往的事情才会让我们心甘情愿熬夜看星星、烈日下奔波以及饿着等一片遮阳的云。我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让我有这样的青春的热血和冲动,但是我想如果每一件事情都用这样全力以赴的信仰去奋斗,青春和热血都会永恒不息。
我很喜欢泸溪县潭溪镇的人们,有时候让我由衷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倒映着天空一般的清澈纯粹,它们藏在买泡面时候亲切的一块水果,还有老板热情的分享,让我们尝一尝美味的汤螺,以及刚游泳回来的小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笑奔跑在夏天的风里。夏天的夜,夜里的星,蝉鸣的灯火,太阳升起,是这里的一天。我想我们都会永远记得,夏夜星空下自由自在的风,一朵单纯美丽的洁白的云,晚霞倒映着湖里自在游泳的鹅,孩童们追赶着啄米的鸡,傍晚时候在逐渐凉爽的街巷里散步,生命都逐渐变得轻盈。
挥一挥手,微笑着说了你好,如今也要说再见,不过心里氤氲着不舍的雨。记得奶奶临走时让我们有机会再回去玩,和向晓梅老师告别时,我们挥了很多次手说再见。再见有很多意味,都是深沉的不舍的情绪在心里挠痒,一不小心就会温柔地从眼睛里跑出来。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不过我们都怀揣着美好的再次相见的期许——再见,泸溪的每一寸时光,每一朵代表记忆的云。
一审 曾亚妮
二审 汪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