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经典为何落入尘埃

日期:2023-03-24 08:16浏览数:

近日,美好年华研习社改编《红楼梦》一事引发热议。乍一看,它的画风还不错,装扮给人的感觉虽不精致,但是也不违和。可是,当听到人物的对话时,作为红迷的我瞬间语塞。字字句句间均男女情意、美貌排名、心机手腕等较为低俗的内容。看到这些,我再联想到黛玉葬花的凄美场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销断有谁怜”的诗句在我脑海中回荡,不觉间竟红了脸。这一反应,不仅仅是因为气愤,更多是因为羞愧。

我为经典无辜却落入尘埃而气愤,更因将经典推入尘埃的行为而羞愧。我不禁发出了疑问,为何大量经典被硬生生改编成价值观扭曲的作品?经典改编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改编是基于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在原著的基础上换一种形式将作品进行展现。但是部分的改编者文化素养不够,对作品的内涵理解不深,致使经典蒙尘。就以此次美好年华研习社改编《红楼梦》为例,《红楼梦》的内涵丰富,其中人物的穿着打扮以及言谈举止都蕴含深意,耐人回味。可是改编者却将其改得肤浅无比,妙玉一心皈依佛门,又怎么会说出“而我的排名却在王熙凤之上,排在第六名,我都嫌低了,难道我不应该排在第一吗?”如此功利而又荒谬的话语?很明显,改编者的文化素养堪忧。

在这个“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时代,改编者即使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如若缺乏社会责任感,只一味追逐背后的利益而忽视作品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会使经典蒙尘。如在“审丑文化”盛行的今天,部分改编者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去迎合这种文化,置其产生的影响于不顾。从此前不少经典诗词被恶搞到此次的《红楼梦》被不当改编都深刻地折射出这个问题。作为媒体人,他们不仅没有纠正错误的娱乐观念,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当然,除了与该编者相关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还与受众的素质有很大关联。部分观众追求“审丑文化”,崇尚“娱乐至死”的观念。并且,猎奇心理更是推波助澜,使一些投机取巧的改编者们自以为掌握了“流量密码”,却殊不知这极可能促使经典改编朝错误的方向前进,无异于一个恶性循环……大众的观点若是难以改观,那么,就算是有真正良玉匠心地改造,也恐会陷入“劣币逐良币”的囧境。

承幸的是,一系列优秀的在对经典改编的基础上进行的节目,如《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都有着较高的热度与支持。它们都尊重原著的思想与表达,贴近于原著,又巧妙的融入到当今社会,传播经典。例如《少年中国说》的咏唱又一次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又如《岳阳楼记》的新传唱很好地帮我们克服了背诵此文章时的困难。它们不仅美而雅,达而信,更使我们感受到经典的旺盛生命力。这才是经典改编应有的样子。我认为,怀揣着这种信念,顺着这种改编之路,我们才可能让经典不落于尘埃之中。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希望经典的改编能尊重经典原本的精神内涵,而不是仅留残章,表意不明。合理改编经典,莫让经典入尘埃!



一审:何之怡

二审:陈蓓


上一条:以活着对抗命运的悲剧:《活着》福贵形象分析

下一条:看不见的奴性思维 ——读《失明症漫记》有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