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对网络暴力说“不”

日期:2023-03-23 21:46浏览数:

语言可以是杀人的武器,也可以是救人的工具。

近期因为被网暴而自杀的热搜频频上榜,我们在痛心生命流逝的同时,也引发出对于网络生态环境的思考。粉发女孩郑灵华与爷爷分享自己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而被造黄谣,被网暴,她努力与网暴者抗争,逃不过被网暴者逼到自杀的命运;寻亲男孩刘学洲因为网络暴力和抑郁症在花一般的年纪里离开他努力生活的人间;网红“管管”因为开拖拉机去西藏被网暴,抛下妻子撒手人寰……这样的例子在生活里太多太多,网络上每位公民都应该理性发表言论,坚决对网暴说“不”。

正所谓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公民有自由言论的权力,而网络广阔的空间,隐匿性更是增强人们的评论欲望,再加上媒体断章取义,含糊不全的宣传,使网络暴力逐渐滋生,危害社会安全。

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这句话对于今天的网络世界几乎句句贴合,网络使用者对于一些事件了解程度不够,断章取义的信息引导着网络使用者的走向,让事件的真相深深埋藏,让受害人陷入无尽深渊,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一则广告深刻地展示着当前的网络世界,广告里人们只看到一个上班白领气冲冲地打掉小孩卖的花,对他大声训斥,他的行为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致使他的生活一团糟,然而真相却是这位白领是小男孩的资助者,小男孩为了减轻负担偷偷逃课去卖花,白领找了好久把小男孩带回学校。网络无界,道德有界。对于一件事的看法,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是对相关人事物的尊重。如果网络使用者们多些理性,多些等待与理解,那么那一桩桩令人痛心的案件将会减少,人间能够多些温暖。

网络的发达衍生了很多自媒体,一些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常常对事件的报道进行加工,引导看客的方向,以此谋求利润,这也是网暴出现的原因之一。胡鑫宇事件就是因为无良自媒体的猜测造谣,让事件不断升级,甚至发展到阴谋论,给胡鑫宇家属,中学,侦查人员造成困扰。个别自媒体若是一直以这种方式发展,这条路终将是条绝路。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网络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被放冷箭,哪天会因为某件事情成为中心点,在评论时希望每个使用者能够舌下留情,理智分析;也希望或许正在经历痛苦的人们,能够继续保持希望,勇敢地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为自己维权,让深埋地底的真相见到阳光,散去阴霾,活在这珍贵的世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也希望报道者们求踏实,讲事实,早日明白“表达有边界,流量有底线”的道理,为清朗的网络世界贡献一份力。

网络的意义绝不是让人对世界失望透顶,遗憾离开,它应是一股暖流,为贫乏的知识土地带来肥料,使其肥沃;为孤独凄冷的人间带来希望,使其多份暖意。对网络暴力说“不”,让网络暴力“止于微末”,防止“按键”杀人。



一审:杨宇涵

二审:陈蓓


上一条:看不见的奴性思维 ——读《失明症漫记》有感

下一条:“后备箱经济”何以稳健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