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后备箱经济”何以稳健发展

日期:2023-03-22 23:00浏览数:

摇曳的酒杯、拉花的咖啡、摆盘精致的提拉米苏、精致小巧的耳饰手饰、琳琅满目的潮玩手办、香气四溢的现煮泡面……昏暗的夜色中,一辆辆私家车停放齐整,将后备箱打开,尽量保持统一高度,以极具氛围感的彩灯装饰,像是两条长龙在繁华喧闹的夜晚盘旋;各类商品在后备箱中整齐有序的放着,两列车辆长龙的夹道中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为纷纷扰扰的城市增添了一丝活力与烟火气。

然而后备箱经济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809月,全球首个汽车后备箱集市就已经出现。车主们开着自己的私家小车,在后备箱内装上自己的衣服鞋帽、书籍光碟等聚于集市,互相进行交流、交易。这很快掀起了一阵潮流,也成为当时欧美极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的一部分。2016年,国务院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指的是鼓励广大市民开车前往乡村旅游,返程时捎带上当地特色产品将后备箱“装满”的一种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但近几年,“后备箱经济”逐渐脱离原有含义的轨道而向“后备箱摆摊”看齐,则是出于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的带动。后备箱经济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形式,但其中的内涵已悄然发生了改变,经济、盈利的性质也越发突出。

后备箱经济仿佛正处于时代的风口。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后备箱集市抓住了人们对惊喜商品的好奇心与冲动消费的满足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与消费意愿,刺激了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后备箱集市的门槛不高,摊主们有的是职场白领,有的是待业员工,有的是创业青年,还有的是专职摊主。正因如此,形形色色的人都想在政策的春风中分一杯羹。但蛋糕只有那么大,只有靠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招数和套路来吸引顾客,才能保持后备箱经济的活力。他们大多是和商业综合体合作,为商业引流带来客流量,同时也反向利用商业综合体的客源;他们不断更换主题,商品的多样性看得人眼花缭乱,甚至还有些摊主拿出自己的看家秘诀来给自己的摊位引流——吉他弹唱、讲述故事、抚摸宠物等,甚至会有人为了制造出摊位客流量巨大的假象花钱请人“围观”。繁荣的后备箱经济的另一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才艺与脑力的比拼,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诚如我们所见,后备箱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的确对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给失业的人们带来了生机,让每日迷失在繁琐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们找到了自我价值和生活乐趣;它给城市镶嵌了一道亮丽的线条,也在无形之中给经济推了一手。疫情过后,消费激增,后备箱经济恰好能让财富实现合理的转移和流通。

当大多数人对后备箱经济持肯定态度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大部分的质疑声集中在价格昂贵、三无产品、质保售后、市场监管四个方面。后备箱集市以流动汽车和小餐饮服务业结合为主要营销方式,产生的诸如交通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早在后备箱经济的“前身”就已经出现——地摊经济,并且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再者,后备箱经济的根本是给地摊经济加了一个汽车后备箱的外壳,而价格就变得十分昂贵,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商家的吃相难看。归根结底还是监管的问题。和地摊经济一样,后备箱集市的摊位的流动性大,摊贩并不能保证经营位置固定。这样看似是大大提高了摊位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殊不知现实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数摊贩与监管的公职人员“打游击战”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况且后备箱集市并没有专门的程序进行报备,多是以先来后到的秩序抢占摊位,摊贩之间的矛盾悄然激发;消费者在同一家购买的可能性也因为位置的不固定而大大减低,使得这门生意很难做大。其次是商品的质量与质保问题。这些营业的后备箱摊主通常没有专门的营业执照,进货、加工、贩售渠道的优劣全凭自觉,若是日常使用的物件倒也还没那么麻烦;一旦是贩售入口东西的摊贩没了良知,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实在是难以维护,不知道上哪里喊冤。

再者,政策的红利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的。随着后备箱集市迈入暴涨时代,摆摊轻松月入过万不再像过去那么轻而易举,需要通过更多的小创意小巧思来吸引顾客。诸如上文提到的才艺表演:唱歌、弹吉他、讲故事等。而这其中也并不排除人们只是为了看热闹图一乐,如果没有实打实的能够激发人们购买欲的商品,再妙的揽客方式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摊主们仍应当将重点放在自己经营主体的本位上,而不是想尽方法制造噱头,无端的博人眼球来赚取人流量。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精细程度,真正提高产品本身所包含的价值,才能让消费者感到眼前一亮,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刺激消费行为内生动力的增长。

想要让后备箱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下去,必须具有在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前瞻性。各大城市先后出台相关市容管理条例,规定在不擅自占用道路等公共场所的前提下,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等经营活动。维护市容更加少不了环卫工人的清洁。后备箱经济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无疑是给环卫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清洁压力,特别是各小车摊贩清空后,地面上的垃圾惨不忍睹。况且现在已经出台的相关条例仅仅只停留在维护市容的这一个最浅显的表面工作上,而更深层次的食品安全、权益售后问题一概没有涉及。作为最重要的售后问题,这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它更加影射了一个城市管理机制的完备与否。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机制可以说是完备的,但在制度、措施不断创新的同时,更应当在发展中出台相关条例跟进时代的发展。在后备箱经济铺开推进之前做好预案机制,拟定可能会发生的负面事件。只做可行性分析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预警性分析,分析措施推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预防或解决的预案。既然要利用消费者的身份来盘活经济,那就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好切实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行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到合理满足的必然要求。作为摊贩,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经营,都应当对“摊贩”这个职业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切勿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丢掉了良知,将一些歪门邪道用于本不该出现的消费交易市场。这不仅会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更大的影响是让后备箱经济这个关系到各个群体的利益受到诟病,得不偿失。摊贩还应当承担自己摊位所在区域的保洁责任,不能一味将清洁工作留给环卫工作者而自己拍拍屁股就走人。这就要求摊贩在履行自身作为商家义务的同时关注自己的道德义务,提升自己的责任感与道德感。

后备箱经济暴涨是一时的,但如果多方都尽到自己的职责,后备箱经济也能作为实体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地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政府、商家、消费者三方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好良好的后备箱集市的秩序,让后备箱经济在繁荣增长的市场经济能走得更加长远。



一审:杨宇涵

二审:陈蓓


上一条:对网络暴力说“不”

下一条:一盏风骨筑梦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