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罗静,女,土家族,中共党员,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哲学专业本科生,现已保研至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方向。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曾获湖南师范大学一等综合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先后担任湖南师范大学国防自训大队教官队副指导员,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和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党支部学生书记等职务。
(通讯员 曹雨西 聂晨晨 周语琪)“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一路上,罗静书香相伴,潜心学习,墨香点染了她的青春;前行中,罗静心怀暖阳,助人乐善,奉献成为了她青春的底色;生活中,罗静乐观平和,体悟美好,化青春为涌涌活水。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
罗静与哲学的相遇是偶然,起初她对哲学的认知是狭窄的,但她在学习中不断拓宽对哲学的认识,逐渐看到了哲学是一片广袤的原野。罗静认为哲学最吸引她的地方在于对智慧的不懈追求。哲学理论虽深邃而抽象,但是它能够关照人本身,启发人们以理性探察外界,寻得与外界相处的最佳状态,而她也在探索中逐渐发掘到了哲学的本趣。
当谈及学习方法时,罗静认为:一是要有清晰的目标,二是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人生如行船,目标就如灯塔引领航向,罗静在前行过程中始终有着清晰的目标,笃行致远,不因其他琐事而迷失方向。在学习过程中,罗静怀揣着强大的学习动力,发挥学习主动性,根据哲学专业的特质,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罗静坚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坚信“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参加了一系列科研学术竞赛,学会了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训练思维,提升能力。她走出书斋,去看社会,在身体力行中成长。
【志愿青春,携手共进】
“投身公益善风播,助人为乐志如磐”,罗静的青春洋溢着亮丽的志愿红,闪烁着人文关怀的光芒。在马拉松活动中,她看着视障朋友们坚持着跑向终点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生命被点燃的感觉;在与智力障碍朋友相处的过程中,罗静感悟到生命应当是奋斗不息的、是灵动的,体验到了生命的活力。罗静抱着一颗纯粹的心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帮助他人,同时也疗愈了自我,升华了自我。这种双向的收获与感动鼓舞着罗静用青春的力量,扬起志愿奉献的风帆;用真诚的爱心,托起冉冉升起的旭日。
在投身于大学生创业创新比赛的路上,她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面对困难时,罗静会及时调整好心态,在挫折和困难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是罗静的座右铭,激励着她不断前行。怀揣着对于团队和项目的责任感,罗静与队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共进,解决困难。
【热爱生活,感悟美好】
“宁静以致远。”学习之余,罗静还会练毛笔字、养花、听歌等,她在练毛笔字、养花等的过程中缓和焦虑,抚平内心的躁动,让心灵回归淡然与平和的状态。罗静在空闲时也经常锻炼,运动使罗静保持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拥有了更加积极的生活心态。罗静把阅读当作求知修心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平静,寻求答案。每当她深陷黑暗,找不到出路时,她尤其喜欢读周国平先生的《觉醒的力量》。书中写到:“一个觉醒的人,第一要有坚定的价值观,知道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被社会的习俗和潮流左右;第二有清楚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禀赋和志业所在,不被偶然的风尚和机遇左右;第三有强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灵魂的高贵和自由,不被外部事件和遭遇左右。”书本给予了罗静精神上觉醒的力量,阅读时,她与书中的文字产生共鸣,迷茫时,她便会翻开书,书中文字带她找寻前进的方向。罗静在文字中观照生活,于阅读中反思生命,生活更加充实,内心也更强大,阅读始终激励着罗静行而不辍。
她是“心无旁骛求是真,艺不精深未可言”的求学者;她是志愿服务新时代,用真情暖人心的奉献者;她是与生活为友,点亮生活的乐观者。她,就是罗静。
一审:吴雨婷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