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青衿芳华】陈瑶:逐梦星河未央夜,扬帆所向初心处

日期:2019-09-29 09:37浏览数:

个人简介:陈瑶,男,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2015级药学班学生,现考研至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化学专业。湖南师大医学院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与发现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纳米药物制剂研究方向成员,参与纳米药物制剂在肿瘤靶向性治疗的方向研究。2016-2017与2017-2018学年连续获得湖南师范大学三等综合奖学金。2017年4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7划项目“pH响应性PEG化聚精氨酸-姜黄素纳米药物制剂主动靶向肺癌治疗效力的研究(指导老师:陶晓军,姜素芳),并于2018年11月获优秀结题。2018年5月项目“共同递送洛伐他汀和多柔比星的酸敏感纳米粒子靶向乳腺癌干细胞”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优秀奖。2019年毕业论文《一种用于肿瘤成像引导的化学-光热联合治疗的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和表征》获本科优秀毕业论文。2019年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二0一九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与“湖南师范大学2019届优秀毕业生”称号。2019年项目“双载药物生物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指导老师:陶晓军,邓锡云)”获第十三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入围国赛。

本科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

  1. Yao Chen, Di Wu, Xiaojun Tao*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PEG Density in the PEGylat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s a Drug Carrier for Curcumin and Mitoxantrone. Nanomaterials, 2018, 8(7):486. IF 4.034(第一作者)

  2. Yao Chen†, Di Wu†, Xiaojun Tao*, Xiyun Deng* et al. Pullulan nanoparticle-mediated co-delivery of lovastatin and doxorubicin to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to elicit synergistically improved effect.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2019, accepted. IF 3.159(共同第一作者)

  3. Xin Wang, Wenzhi Zhao, Yao Che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terization of PEGylated Poly-L-lysine-Hydroxycamptothecin Nanoparticles without and with Methotrexate.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Letters, 2019, 11, 795–803. IF 2.917(第三作者)

  4. 专利:聚乙二醇-壳聚糖-姜黄素聚合物、及其载药纳米粒子和制备方法, 公开号 CN 109010846 A (第四发明人)

  5. 专利:一种不含氨甲喋呤和甲氨蝶呤的聚乙二醇化聚L-赖氨酸 - 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910083697.6(第四发明人)

    (通讯员 韩捷 刘瑾昀)未央的长夜,明灭的灯火,仍未停歇的是实验室中仪器运转的嗡嗡声与记录数据的沙沙声。大学四年于他,不知有多少个长夜是在这样的往复中度过;而每每置身于这悄无声息的至暗时刻,陈瑶总会仰望头顶的璀璨星河,追寻那指引他接近理想的北斗星阵,在梦想的汪洋里,怀着初心扬帆起航。

    【风雨历尽,得见云开月明】

每每谈及人生,能有多少于晴空万里下的自在肆意?倒是多见范希文所言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坎坷多见,风雨常在,迎着风暴前行,跨越坎坷重重;当风雨历经、云销雨霁,抬头仰望,倒是得见一番云开月明的安详静谧。

透过陈瑶那灿若繁星的历历光芒,透过他在众人面前的谈笑自若,透过那缜密的科研思维,我们窥见的是一段并不明媚、布满风雨的岁月。大学是个多元的世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权衡与选择,陈瑶选择的恰恰是一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科研路。大二上期,刚刚接触科研的他像所有新手一样感到懵懂、生涩,“科研方面,由于初来乍到,什么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去摸索”,最开始的实验只是一个轮廓、一段文献里的简要描述,没有分析、没有数据,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自主的查阅、分析、设计;比如,他面临核磁数据分析的难题:软件功能复杂、理论知识不足。那段时间,有过傍晚七点开始研究、凌晨四点才整理好思路的劳累,有过今天弄明白了、明天再一次陷入混乱的迷惘,也有过连续一周凌晨一点半入睡的疲惫;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像飘摇的风雨阻碍着他前进的步伐,却无法浇灭他向前的热情。回首过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观与坚持守护着他继续向前。

前进的路就是这样,风雨相伴、坎坷不平。在陶晓军老师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期间,陈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自学,“大二大三花了很多时间自学,其中包括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甚至细胞力学、分子动力学”,他如是说道。但也正是这些学习,让他获得了知识的积累沉淀与诸多外在能力的提升。

【磨剑十年,方成锋芒万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剑芒万丈,亦非须臾之功。如古人铸剑,经制范、调剂、熔炼、浇铸,千锤百炼方成一剑;又需磨剑数载,见其锋芒。对于陈瑶来说,挑战杯上的镇定自若、一战群英若是他宝剑出鞘、尽显锋芒的时刻,那实验室里每一个未央的长夜便是那磨剑的过程。

“十年磨一剑,不断完善。”是陈瑶对于科研、论文经验的回答。磨剑十年于多数人而言或许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这在陈瑶心中却是一个不断积累、由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古人云:“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对于一篇研究性论文同样如此,“三分靠写,七分靠改。”大学期间,陈瑶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SCI论文,写作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既少不了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部曲展开的前期工作,也少不了与指导老师讨论交流后的反复修改。初稿虽总是不尽人意,但它如同一柄剑的雏形,引导着后期修改的方向;而后期修改则像不断的锤炼,描摹着宝剑的细节——从与老师交流进行内容和逻辑的修改到按照期刊Guideline进行的格式修改,再到语言等细节的修改;相较于初稿,终稿的“面目全非”正是一种由量到质的蜕变。

在陈瑶看来,挑战杯比赛的获奖背后,除了这些年在实验室的积淀,亦离不开整个团队对项目本身的反复锤炼。首先是团队间的相互磨合,团队很重要,“找到几个能与你共事,并且彼此认同的人,相互的帮助与支持会是最好的动力”,团队间相互磨合、形成新的紧密关系的过程也是一种对于比赛的锤炼,这一过程使团队内部有了一种默契,能够更好的应对挑战。此外,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参赛论文与答辩之前私下里无数次的苦苦练习都在陈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的准备,于他、于整个团队都是一个充实的过程,展露锋芒与比赛获奖倒也算是一种实至名归。

烈火之中的每一次锤炼都是一次量变的积累,唯有耐得住量变过程的枯燥,才能收获那“烈火再炼双百日”后“化莫邪,利刃断金刚”的质变。在通往质变的道路上,总有人因为遭遇瓶颈而踟蹰、半路而返;陈瑶却不然,纵有迷茫,虽千万人弃之,亦往矣。

【仰望星空,逐梦初心所向】


在那一个个不眠的夜晚,伴随他的除了无数新的知识,还有那浩瀚无垠的星空。当实验的疲惫席卷而来,陈瑶总会望向窗外的星河,就像望向自己的梦想。

药学的选择,于他更多的是机缘巧合,科研的道路倒更多的是初心所向。从大一对于药学专业的迷茫,再到接触科研后内心的坚定,再到如今选择化学继续对科研的追求,一直有一颗初心在引导他不断前进,“小时候就喜欢搞一些小玩意,开始还对科研不够了解,但是了解后就知道,科研就是我想做的”,他如是说道。在前进的道路中,更多的是遵从内心兴趣的引导,谈及考研时对化学专业的选择,他也坦然:“主要还是因为兴趣,对生物感兴趣,但对化学更感兴趣”,也正是因为这种兴趣与初心让他在一个个漫长的暗夜里选择坚持。

谈及那隐匿于点点繁星间的初心,以及未来道路的选择,陈瑶希望保持科研初心并朝着以下方向努力:“以基础科学为导向,做出一流的理论成果;以应用为导向,做出一流的产品。”大学四年,也正是持着这样科学态度,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从小做起,广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那天际的繁星则更像那一个个予以他帮助与关怀的老师和同学——陶晓军老师的科研平台支持与人文关怀、邓锡云老师的细心指导、湘雅巫放明老师的关怀与教导都是他心中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再一次仰望窗外星河,却已是别离时刻,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而岁月尚好。对陈瑶来说,在风雨飘摇的青春旅途中,得遇良师益友,得以秉持正确的人生信条,便是这个伟大时代最温柔的馈赠。而今,他从暗夜里跋涉而来,却不必再趁着月色返回,他再次出发,背负行囊,向着初心继续奔赴。当朝霞开始描摹又一个崭新的清晨,他也从岁月葱茏中逸出,不怠的脚步,只为又一次的抵达。

编辑 周珊琳



 

上一条:【青衿芳华】余涛: 刚柔并济,赤子初心

下一条:【师大人物的一天】触摸大学,初见树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