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龚舒帆,女,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曾任本科⽣第⼀党⽀部宣委兼纪委、学⽣模拟政协协会理事⻓、院教务办学⽣助理。在校期间曾获校综合⼀等、二等奖学⾦及校三好学⽣,校35届“未来教育家”⼆等奖,校第⼋届师范⽣技能⼤赛优胜奖,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等奖,2022-2024年院师范⽣技能竞赛⼀⼆等奖、最佳三笔字奖、最佳教案奖,2022-2023学年“五四评优”获评院⼗佳社管⼲部。
(通讯员 熊子乐 张林)大学四年这卷书上,龚舒帆以辛勤为笔,以汗水为墨,写下她对青春与梦想的注解: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站上讲台讲好新时代思政课,走近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尽力于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灯燃百灯,灯灯相传而不灭”,如今,龚舒帆接过“教书育人”这盏明灯,将这传承了千百年的温暖与光明传递给她的学生。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比起任务,学业对龚舒帆来说,更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放平心态,告诉自己学习是让自己充实,而不只是为了数字。”在被问到优异的学习成绩后是否有“独门秘籍”时,龚舒帆如是答道。在人人都恨不得卷成一团毛线团的紧张氛围与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将老师的表达方式与课上提及的事例当作灵感的源泉,通过坐在前排来减少课堂上的分心,主动规划各学期的目标并严格执行。而课堂的高效也为她的个人兴趣与能力的探索留出了空间,让她在课余仍有时间与精力兼顾第⼀党⽀部宣委兼纪委与院教务办学⽣助理的工作。
不过在一切的伊始,她也有过受挫的时刻。大一时,她也曾在一门课上取得并不理想的成绩。不愿认输的她积极向老师请教,了解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对学习方法进行改进,最终以4.19的高绩点为自己四年的学习时光画上了一个清晰而完满的句号。
【春雨无声,荑沐其泽】
从一开始,龚舒帆就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老师。
小学时期,王老师因为担心她营养不良给她分享教师营养餐;初中时期,周老师为生病的她送感冒药;高中时期,向老师在她晚自习后留在教室背单词时默默守候;大学时期,张老师在她受伤时细心照顾。另外,她还谈到了一位伍老师。在长铁一中实习期间,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她在深夜将公开课教学设计发给伍老师斧正。而伍老师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当夜便将修改建议反馈给她。在之后设计板书时更是不厌其烦地与她一笔一画地一起调整,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这几位老师,性格不同,与龚舒帆的相遇时间也不同,但那份温暖、关心却始终如一地在成长路上陪伴着、沁润着龚舒帆,同时在她心中埋下一枚名为“憧憬”的种子,引着她走进了师大的校门。求学四年间,她奔走于校园、竞赛场与讲台,不断提升自身作为未来教师的素养,借累累卷牍与实践探索将自己雕琢打磨得如玉般至坚温润。
“老师们填补了我这二十年人生的一半爱意与安全感,让我深深懂得,真正的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温暖,”龚舒帆说道,温柔细腻的字句间溢满对昔日恩师们的感激、对未来教师生涯的期许,“所以我会保持初心,用老师让我燃起的这份热情和力量,温暖更多的人。”
【新荫初成,嘉木启秀】
樟树花落的时节,龚舒帆在校园里的日子也迎来了尾声。过去的四年中那些竞赛失利的酸楚、与师友为伴的甘甜、追逐梦想时路上的五味杂陈,在此刻都随着相机轻轻一声“咔嚓”定格——既是结尾,又是开头。
“不要犹豫,尽情地爽快地去尝试自己想做的、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哪怕可能受到争议、可能遭受挫折,但是到大四回看,你一定不会后悔曾经的每一次尝试,毕竟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这是她想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也是她既往四年最好的写照。
谈及未来,龚舒帆说,她想回到家乡隆回,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她将踩着恩师们的脚印走上讲台,用纷纷扬扬的粉笔灰和她的青葱年华点缀着一批又一批眸中闪着求知之光的孩子们稚嫩的生命。到那时,又会有多少学生受到她温暖光芒的感染,在日后做出同样走上讲台的选择呢?
那是等待未来的龚舒帆去谱写的故事了。
一审:王思彤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