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车怡颖,女,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2020级物理学本科生。曾连续两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一等综合奖学金,曾获湖南省2024年材料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24届优秀毕业生、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校百优共青团干部、校百优共青团员、院十佳班团干部、院十佳共青团员、院十佳班团干部等称号,湖南师范大学第十届物理竞赛二等奖、湖南师范大学第34届未来教育家比赛综合成绩二等奖,即兴演讲与普通话单项奖、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清廉、诚信、励志”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等奖项。现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物理学、教育学硕士双学位。
(通讯员 刘环宇 马婷婷 肖鑫)流水落花,世间事物因时动;遒风劲雨,人生意志破势为。车怡颖在大学里学习工作两手抓,坚持自律,坚定入党,坚信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学海循舟,知行相济】
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谈及学业精进之道,她分享了两种方法:一是“交叉学习”,即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将物理学、英语四六级、教资、教育学等任务交替安排。“比如先学一门专业课,再切换到英语备考,之后换到另一门专业课。这样切换科目可以让大脑保持专注,避免长时间学同一内容产生疲劳。”她解释道,“就像换台后画面更清晰一样,思维转换后效率反而更高。”
二是“清单学习”。她习惯将每天的学习目标列成清单,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看着任务一项项减少,成就感会推动自己继续努力。”她坦言,这种可视化的进度管理让学习更有动力。
此外,车怡颖特别强调劳逸结合的重要性。“我通常每学习一小时就休息十分钟,比如看看窗外绿植或者散散步。”她认为,科学的规划和适度的放松相辅相成,既能保持学习状态,又能避免过度消耗精力。正是这种踏实的方法、清晰的规划和张弛有度的节奏,帮助她在学业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笃行致远,平衡有方】
说到学习、科研、学生工作如何平衡,车怡颖表示确定优先级和阶段性调整,找到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大一、大二:学业(70%)+学生工作等其他活动(30%)。专业课基础打牢,专业课难度不高的情况下,丰富自己学生工作经历、社会实践活动或社团活动等。大三:学业(90%)+科研(10%),保研冲刺阶段,以学习成绩为主。这是她的大学各个学习阶段规划。在信息过载时代,车怡颖的学习方法给予我们重要启示:系统化学习策略、精准自我认知与科学时间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助力自己实现梦想。
关于如何具体地去做好学习、科研与学生工作,车怡颖的秘诀在于“明确重点任务,分阶段调整时间分配”。她以自身经历为例,将大学分为不同阶段进行规划。大一、大二时,重在夯实基础,全面发展。这一阶段课程难度相对较低,她将重心放在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上,同时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积累综合能力。大三则重在聚焦学业,冲刺保研。在这一保研关键期,她将主要精力投入课程学习,确保成绩稳定提升,同时开始接触科研项目,为后续深造打下初步基础。
【初心如磐,信仰弥坚】
初入大学时,看到身边同学纷纷提交入党申请书,车怡颖也抱着“尝试”的心态递交了自己的申请。那时的她,更多将“党员”视为一份荣誉,对其背后的责任与使命尚未有深刻理解。
转变始于实践。在社区义务劳动中,目睹党员们耐心为居民解决问题的身影;暑期支教时,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她第一次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充实与满足。这些经历让她开始思考:党员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在一次次的思考和交流中逐渐清晰——党员是扎根群众的服务者,是甘于奉献的行动者。
大二担任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期间,组织活动的过程充满挑战。每当遇到困难,党员学长学姐和老师们总会主动提供帮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并非光环加身的称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引领者。从活动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让她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更加坚定。
大三成为预备党员后,与海文华老师的一次谈话给予她深刻启发。“入党不是限制思想,而是帮助确立价值坐标,就像科研既要创新突破,也要恪守学术道德。”老师的话让她意识到,思想觉悟的提升同样需要系统学习。此后,她主动研读党的理论著作,在思考中深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逐步完成了从追求荣誉到践行使命的蜕变。
面对信息爆炸的挑战,车怡颖的经验给予我们深刻启发:清晰的阶段目标、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评估,以及高效的时间管理,是破解多重任务难题的关键。她认为,只有将长期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短期计划,并动态调整优先级,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稳步前行,最终实现个人目标。
一审:王思彤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