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青衿芳华】曾茜:于青春之途,格物、躬行、弘毅

日期:2025-04-27 15:59浏览数:



人物简介:曾茜,女,中共党员,树达学院2021级英语专业学生,现已考研至湖南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任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文法系学生第1党支部宣传委员兼纪检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第二十三届团委宣传部部长、第二十二届院团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法系辅导员助理、2021级英语教育一班团支部副书记兼班长。2024-2025年度荣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湖南师范大学优秀班团干部;2023-2024年度荣获湖南师范大学百优共青团干部、红色论坛优秀主讲人、院一等综合奖学金及三好学习标兵称号、“十佳共青团干部”,所拍摄作品《新生》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并参展、入选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湖南省青少年研学摄影展览并获“三十佳作品”,所撰写文章《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荣获湖南师范大学春季理论学习十佳理论成果文章;2022-2023年度荣获湖南师范大学百优共青团员、院二等综合奖学金、“十佳宣传积极分子”;2021-2022年度荣获院一等综合奖学金及三好学习标兵称号。

(通讯员 万子璇 雷丽华 戴雨澄)“活着,就是在时间里种下自己的光。”生命不是被动地度过时间,而是要积极地在时间里创造价值、传递美好,让自己的生命之光在时间的见证下绽放光彩。曾茜就是如此,以坚定的步伐,踏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她用格物致知的智慧、躬行实践的勇气和弘毅担当的精神,书写了一篇篇关于自己的青春启示录。

【格物篇:书山有径通幽处】

“学之染人,甚于丹青。”学习对人的熏染,比色彩对图画的涂抹更为重要和明显。人这一生中不可以不学习,曾茜把知识沉淀转化为观察世界的摄像头,让每一次快门的开合都蕴含着她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她心中有着吸收知识的渴望,希望自己有底气、有资本去提升个人境界,于是这份渴望,成了推动她不断前行的帆。无论是学校图书馆的一隅,还是寝室自习时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她都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对她而言,学习的场所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能否让内心沉静下来。她巧妙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将时间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她会把自己每天的任务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四类,按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关键节点任务。在日常积累方面,曾茜秉持“质量互变”的原则,通过通勤时间使用背单词软件,每天坚持记忆专业英语词汇。日积月累,她不仅掌握了大量专业词汇,更显著提升了文献阅读效率,实现了学习效率的质的飞跃。

除了埋头学习外,家人支持与鼓励也是曾茜考研成功的动力因素。她提到家人的关心总是能让她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感受到片刻温暖,并且每到寒暑假,父母总会组织几次或近或远的旅行,让她看见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人文风情,收获到不一样的自己。她记得父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读书不仅仅是背诵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验证。”这句话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并且在后来写论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她:每一个理论都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让曾茜逐渐养成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习惯。

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的海洋中,正是因为曾茜始终保持着对求知的热望,以勤为楫,以思为帆,追风逐月,才使她能够在智慧波涛间破浪而行,看见平芜尽处的春山,考研上岸。

【躬行篇:知行合一方致远】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不仅是朱熹的为学主张,也是曾茜的实践准则,她深知,知识的价值在于实践。她的大学生活不仅在书本中绽放光彩,更在实践中熠熠生辉。她回忆到,初涉学生工作时,懵懂青涩,但在一次次挑战的淬炼以及任务的磨砺中,她逐渐从懵懂走向成熟。曾茜表示,这段学生干部历程,是她大学生活中,甚至是人生行囊中最珍贵的宝藏,激励她无畏风雨,笃定前行。

在担任班长期间,面对繁杂细碎的工作任务,曾茜也曾踟蹰过。然而,一次迎新志愿者的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班干部的价值并非职位的光环,而应该思考如何成为集体运转的“润滑剂”。面对班级管理方面的诸多难题时,她积极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再与同学们协调。在对待个别同学有情绪、不同意的态度时,她又采取单独交谈的方式,设身处地地理解同学,给他们最多安慰和帮助,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寻求最好方案。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沟通协调能力,更为她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曾茜看来,当好学生干部需要具备服务意识、协调能力和抗压韧性这三大素质。服务意识是行动的初心,协调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抗压韧性则是持续前行的动力,她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三大素质的内涵。

【弘毅篇: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十二个字仿佛有千钧之力,无一不诠释着真正的担当需要胸怀和坚持。提及三下乡活动,曾茜在采写中说道,她参加三下乡的初衷,源于与朋友们的深厚情谊。然而,当真正深入了解并参与其中后,她发现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历亲行的一种磨炼。三下乡活动让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在与老党员的深入交流中,她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她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需要有责任为基层群众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调研中,她巧妙地将理论调研与影像创作相结合,以“思政引领、影像赋能”为核心,在视频中特别标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标识,跟踪党员示范户,展现党员带领乡村振兴背后的责任担当。在“镜头中的三下乡”获奖的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脚下沾泥土,心中才有光”的含义。乡村振兴并非单向的帮扶,而是知识与乡土智慧的深度碰撞。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曾茜还参与了思想政治教育视频《新生》的制作,当《新生》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以及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湖南省青少年研学摄影展览时,她感到无比荣幸。在北京国际摄影周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作品时,她深知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她所坚持的事物的认可。

“我愿做连接书页与泥土的桥,让知识在需要的地方生长发芽。”这方是曾茜交付给时光的青春答卷,她也希望大家带着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能够珍惜每一个实践的机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一审:龚静宜

二审:李蓉


上一条:【青衿芳华】车怡颖:良习致远,赤心担当

下一条:【青衿芳华】朱羿晓:别怯,别拧巴,去打破僵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