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青衿芳华】马晓娟: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

日期:2025-04-22 19:33浏览数:



人物简介:马晓娟,女,预备党员,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现任地理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曾任地科院第22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班长,地科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连续两年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等综合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曾获“国地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2024年“九州杯”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地理研学方案设计大赛特等奖,第36届“未来教育家”竞赛院赛一等奖,“新蚁族杯”第七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院赛三等奖,湖南师范大学第22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地理科学学院“十佳共青团员”“地学科普教育标兵”等奖项和荣誉。

(通讯员 邓雅妮 马婷婷 熊玉琳)“顾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在人生的漫漫长路里,马晓娟从不畏惧沿途的千难万险,她负芒披苇、矢志不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杏雨自成蹊】

“师泽如光,微以致远。”谈及为何会选择地理科学专业,马晓娟回忆起三尺讲台上的身影:“我的高中地理老师是一名很优秀的教师,她为人温柔而豁达,洒脱且极具气质,学生们每次都能在她的课堂上收获良多。”沐春晖而心向往之,在恩师的引导下,马晓娟渐渐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也在心湖畔播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用足下之功丈量世界,以丹心热血浇灌嫩芽”。

“感受过光,所以努力去发光。”在大学课堂中,马晓娟常怀着坚定的求知之心,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述,力求能够当堂学懂、学透。在严格要求自身学业成绩的同时,为了不断提升教师基本功,马晓娟还参加了与教学相关的项目制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其项目研究成果在研学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踏出第一步后,马晓娟开始了新的尝试,陆陆续续参加了多个项目和比赛。在探索之路上,她也收获了除专业知识之外的其他宝贵经验。“很多比赛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会经历一段很迷茫、毫无灵感的时期,有时甚至可能想要放弃,”马晓娟分享着比赛期间的晦暗,“但心中的‘不甘心’促使着我们在磕磕绊绊中不断坚持,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坚持,我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困境。”比赛中的困顿让她拥有了不会轻易退缩的毅力,每当行至山穷水尽处,也许迈过眼前这道坎,平芜尽头便是春山。

【行远履不怠】

在学生工作方面,马晓娟的认真负责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口耳相传。回想三年前,马晓娟也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干事,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面对一些组织活动的任务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突发紧急任务和复杂情况时,也难以迅速做出准确且高效的决策,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面对困难,马晓娟从不会坐以待毙,她积极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认真查阅往年类似活动的资料,自己慢慢梳理出清晰的活动方案,并不断优化活动流程。与此同时,她也会设想一些突发情况,并提前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活动能够顺利且圆满地完成。

马晓娟认为做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即对每一项任务都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无论是组织大小活动、处理繁琐的事务,还是协调各方关系,都要竭尽全力做好。并且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推诿、不退缩,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

【丹山雏凤音】

在学习与工作的“权衡”之路上,马晓娟也曾深陷困扰,而现在她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学会在生活中“弹钢琴”。“就像钢琴家在琴键上自如地移动手指一样,我们也要学会在不同的角色、任务和责任之间灵活切换。”马晓娟表示,鱼与熊掌兼得的捷径是不存在的,唯有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线,争取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才能实现学业事业“双丰收”。

随着本科的学习进程过半,马晓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她计划在未来继续读研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马晓娟一直对教育事业怀揣着满腔热忱与敬意,她希望在完成学业后能够进入中学成为一名教师,继续传承师生间的脉脉温情,为更多学生指明人生的方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马晓娟知道人生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勇敢地直面长风踏山河,哪怕一路风霜险阻、荆棘载途,定能拨云见日开。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


上一条:【麓山春晖】朱子倩:豪情揽月勤追梦,慧心启智绣锦春

下一条:【麓山春晖】刘窑军:地理科研逐梦者,多维洞察启新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