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被标签化的女性 被标签化的两性

日期:2023-10-11 10:27浏览数:

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中,全网歌颂妈妈的伟大,到处都是对母亲的赞美和祝福。在成堆的祝福中,今年很流行一句“妈妈不必是超人”。从几年前的“妈妈是超人”到如今的“妈妈不必是超人”,这背后所反映的,是对女性长期以来被标签化的关注。

早在几年前,某个综艺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辩题:“该不该夸妈妈是超人?”节目中的辩手辩得火热,也让看节目的大众第一次思考起这个问题。妈妈是超人似乎是一句赞美,在大多数人眼里,妈妈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工作一整天后还能再买菜回家,转眼间便笑盈盈地端出三菜一汤,仿佛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可在妈妈成为超人的时间里,爸爸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母亲被誉为超人的背后,是缺位的父亲。

《大法官金斯伯格》中提到:“性别界线并不能帮助女性站稳脚跟,而是将她们关进了牢笼中。”她力量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面孔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她们在成为母亲后坚持工作,却每每被问起“你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与此同时,却没人关心男性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偏见,是要求母亲既要在职场努力打拼,也要在家庭中任劳任怨,成为24小时在线的超人,是将母亲捧上神坛,戴上“无私”的高帽,进而心安理得地接受妈妈的奉献。

当母亲被要求成为贤妻良母时,父亲也理所当然的被赋予养家糊口的责任。母亲们与父亲们被标签化的背后,是一直以来被符号化的性别二元制。在父权社会主导下的性别二元制秩序中,男性与女性都被要求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当我们的性别表达不符合性别二元制的期待,即“男不男,女不女”时,我们就要承担“被异化”的后果。两性不平等并非只是女性被带上“女人味”的镣铐,男性同样被困在名为“男子气概”的枷锁里。

从娱乐圈男艺人“娘化之风”应否休止的争论,到主流媒体对“阳刚”、“血性”等刻板印象中男性特质的推崇。正如波伏娃所说:“女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步变成女人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才形成了社会性别,获得所谓“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当女性被社会要求成为标准化女性时,男性也难逃这套体系的规训,被塑造为理想中的男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实都被困在了性别命题里。

推动两性平等不只是争取女性该有的权力,也是使男性担起本就应当由两性共同担当的责任。因此,推动两性平等不能只有女性在努力,男性也应当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与女性并肩前行。

在性别问题极度敏感的今天,女性主义的每一次发声都带着仿佛歇斯底里的愤怒,这种愤怒不是无理取闹,这种发声并不是无病呻吟。当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笼罩了整个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真正获益。女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异性,而是整个父权社会的压迫;女性主义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挑起性别对立,而是摘掉性别二元制下“男人必须如何、女人必须如何”的有色眼镜。

全人类消除男女不平等,是她们,是他们,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责编 曾伟杰


上一条:世纪末的歌声

下一条:匠心独具 巧夺天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