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专家乱象”原因在何

日期:2023-10-11 10:21浏览数:

近来,“专家建议”频频成为众矢之的,一些专家出口便是“金句”:有的建议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因为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有的称年轻时不应为钱去选择工作,而要将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有的建议农民在县城买房,提升生活水平。这些看似好意的建议却引来公众们“说得好,下次不要再说了”的戏谑与不满,专家乱象遭到越来越多人的抵制。

必须承认的是,在现代社会,专家的权威性是无可替代的。作为某一领域内见多识广、拥有丰富经验的领袖人物,他们在给出意见时确实应该享有一定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当一些专家建议屡屡辜负大众的期望,违背生活的常识,专家的权威形象便逐渐消解,人们对专家高高在上地指点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行为产生反感。这不禁令人思考专家形象跌下神坛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生活,不了解人民的痛点,不能与百姓共情,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建议,而不是切身从普通人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因此提出的建议难以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不现实感。一些专家看似出于良善之意,“苦口婆心”劝说年轻人别在通勤上花太多时间,可试问又有谁愿意在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挤公交或地铁?一些专家缺乏基层的生活经验,长期安居于知识圈闷头做研究,一旦看到社会中的难题便迫不及待给出自认为十分合理、美好的看法,然而忽视现实困境空谈美好,会使建议变成冰冷的嘲讽,仿佛在讥笑人们如此简单的问题怎会不知如何解决。

其次,不同专家建议的相互矛盾性让人们怀疑专家是否真的在为人民排忧解惑。针对购房这一话题,专家一边建议不要掏空钱包凑首付,一边称买房比租房划算,截然相反的观点非但没有帮助人们释疑解惑,反而让本就迷茫的人们更加困惑。诚然,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不同人的见解难免会有分歧,但专家们明显矛盾的观点体现了他们思考的片面与单一,导致知识权威受损害,大众的信任度受损削。

再者,很多“专家建议”背后隐藏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某些所谓“专家”可能会因为受雇于某个企业或者机构,而偏袒其利益,并为其出谋划策。或者一些专家为了满足自己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的虚荣心,不顾学术规范和社会责任,凭借一知半解妄下结论,其建议难免贻笑大方。再加上一些无良媒体兴风作浪,助长某些专家沽名钓誉、扬名立万的野心,或者有意曲解专家意见,强行捏造出“专家建议”的标签,以黑专家的方式引流,为自己赚取利益。

最后,从大众对专家建议的调侃、对知识权威的反抗中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更为高效,公众对知识的辨别能力也在提升,人们不再盲目听信权威,而会立足实际考虑专家建议的合理性。马克斯·韦伯曾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知化,尤其是将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已自公共领域隐没。”人们对专家建议的怀疑与反抗也正体现了现时代理性的觉醒和对权威身份的祛魅。

要想整治这种专家乱象,需要部分专家改掉信口开河的毛病,一些“口吐金句”的专家需多接地气、多近民情,说尊重科学规律的真话、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话、不违人性人情的人话。秉承科学精神,切身为群众着想,为公义发声,做可信、可亲、可敬的真正的专家。一些媒体也不应把专家当做“流量密码”,消耗公众的耐心,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传媒人的责任与担当。



责编 曾伟杰


上一条:淄博烧烤爆火:城市文旅如何“出圈”?

下一条:向阳而生,勇往直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