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挖野菜”的王宝钏,到一个月仅消费1500元的黑马情侣中的省吃俭用的女孩,再到近来播出的《人生之路》中愿意包揽“上田下地养娃”所有活的巧珍,她们无疑都被贴上了“恋爱脑”的标签。那些“恋爱脑活该”“远离恋爱脑”以及“拒绝恋爱脑”的言论如潮水般汹涌在网络之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总是不乏看到“‘拥有一个恋爱脑男友’有多好”这类的文章。
“恋爱脑”这个网络流行词,表现的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那些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我们便可以说他有一个"恋爱脑"。恋爱脑具体表现情况体现于:恋爱脑可以包容对方一切缺点,倾向于为对方无条件付出,把对方看做自己的中心,容易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恋爱脑”的性别何如,都会对自我提升产生消极的影响,都会让这段亲密关系产生或多或少的隐患。但全网劝诫“恋爱脑”女生的声音有着排山倒海之势,而那些被“诊断”为“恋爱脑”的男生却被贴上“模范男友”的称号。
说到底,人们仍旧是渴望爱与被爱的。只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赋予了女性更多的可能,女性的命运不再必然指向相夫教子,女性的世界不再以婚姻家庭为中心,大部分新时代的女性已然意识到,爱情不能是女生的唯一追求,女生不该做“恋爱脑”,于是呼吁拒绝成为“恋爱脑”的声势空前浩大。
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人生之路》里的巧珍时,她也许是“恋爱脑”,但我们如此评价她,似乎不很妥当。
巧珍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女性的一个缩影,她们的一生由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提前写好,健康长大,种地养家,结婚带娃,相夫教子……变得的是日常鸡毛蒜皮,不变的是人生大方向。
你若同她说,爱情不该你生活的全部,你又叫她如何呢?叫她别成天去想什么爱啊情的,去寻个老实人,好好过活?可寻个老实人,她也终究是她,有着那个时代赋予她的枷锁。就像是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女性去谋求平等自由,她的思想永远无法与我们同频,我们也不该批判她迂腐,我们要批判的,是那个已然分崩离析的封建的时代,要批判的是那个腐朽的时代还残留下来的仍旧束缚着我们思想的糟粕。
时代的进步,无疑给予了我们思想上的进步。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去劝巧珍不要爱,我们不应该去劝任何一个女孩不要爱。那些拒绝成为“恋爱脑”的女生常常被称为“人间清醒”,但这种人间清醒如果是基于“远离爱”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清醒于我看来是有失偏颇的。这类想法,无疑是矫枉过正了的。
在我看来,反对“恋爱脑”,应该是要去反对那些因为爱情而放弃自己的发展可能性的女孩们的那种爱情至上的观念,而非反对爱情本身。大家应该要去恨的是,明明这个时代给了女性更多的可能,“恋爱脑”们却主动放弃这些可能;大家应该要去气的是,那些女孩将爱情看得太重,把对方看得太重,以至于忘了自己有多好;大家呼吁的,应该是要我们都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人,无关性别。
为何只劝女孩不要“恋爱脑”啊?因为一个残酷的真相就是,我们女性离真正的整个群体的独立自信仍旧存在距离。而男性却总是是情绪稳定的,独立的代名词,如果这时,他又是专情的,我们就会将他归入“模范男友”的行列。
撕掉那积年累月的社会给予女性的刻板的标签——“情绪化”“能力不足”等,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已然在路上。
最后我想说,你可以是一个“恋爱脑”,但你不能只是个“恋爱脑”。爱情是美好的,但那个独立自信的你更美好。
一审:龙琳梅
二审:陈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