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警惕群体时代的失控 ——读《乌合之众》有感

日期:2023-05-31 09:57浏览数:

当有一些社会重大事件出现的时候,网络上的留言常常会从开始的一致意见迅速有转变为不同的阵营,立场相异,彼此对立,互相攻击,似乎最后争论不再是意见的交换,而更像是情感的失控发泄。如果所谓的网络热帖反复出现在屏幕上,跟着发帖者的思路,有时竟产生认同感,最后也不知不觉加入了争论的队伍。偶有一些真知灼见出现,往往在争论的狂潮中被淹没。

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经常被一些网民用来批判网络上的言论。但是作为一部研究群体心理学的理论著作,这本书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误读和滥用,不仅没能疏导群体中强烈的情绪,最终还成为了键盘侠们的理论武器,加深了群体间的对立。而这也印证了勒庞的观点:理性绝非征服群体的第一选择,群体最缺乏的便是理性。

勒庞认为群体有强大的“无意识”而不是反思性的“理性精神”,这使得人群有相互传染的心理机制。群体与拥有理性的个体不同,群体总是会受感情的驱使,并在传染的作用下,很容易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做出与理智个体完全对立的选择。群体在智力表现上会低于个人,而在情感上群体拥有更强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极易失控。

非理性和情绪化一旦在群体之间蔓延,除了造成群体非理性而导致的失控,若被居心叵测的野心家所利用,企图以此控制人们的思想,那只会让我们的处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糕。群体情感的滥用,最终会降低所有人的情感能力,甚至降低人类的智力。

在现代社会,群体大众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认同群体智慧、群体力量的语境下,思维角度、行为方式是否脱离群体大众逐渐成为了一种对人的评价标准。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对轻视大众、丑化大众的观点产生的排斥。那些具有精英气息的人物及其观点也往往会被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当下群体意志是否正确,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可能仍是空谷足音。

在群体时代,我们比过去更容易被外界所裹挟,个人的意志被削弱,丧失了用于丈量自我心灵的尺度,每个人对自己似乎都有些“失控”。对于个体而言,为了融入群体获得认同而放弃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判断,即用智商换取安全的归属感。所见、所闻、所思、所言、所做的判断和提出的见解是否真的来自自我?我们心中难免有这样的怀疑,以至于想要逃离人群,试图找回真实的自己。现代人可能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高度的个人主义,精神的孤岛化。追求独立思考的同时,刻意标新立异的现象层出不穷,则成为了另一种群体失控现象。

《乌合之众》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长,却道出了作者勒庞在面对不断在沉默与爆发中徘徊、集软弱与强大于一身的群体时的全部不安与担忧。身处群体时代,我们必须警惕群体中失控的非理性力量。个人有责任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远见、有一以贯之的信念、坚定的立场,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严密的逻辑思维,有道德修养的人,才不至于被蛊惑,不会被愚弄,才不会成为群体中失控的一分子。



一审:何之怡

二审:陈   蓓



上一条:观《觉醒年代》有感

下一条:学历绝非“孔乙己的长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