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AI“一键脱衣”:藏匿在屏幕后的施暴者才是祸首

日期:2023-06-01 16:53浏览数:

328日,标题为“女子地铁照被AI一键脱衣传播”冲上热搜,引起热议。别有用心的网友利用AI技术将受害者日常分享的照片进行“一键脱衣”,肆意散播。不少网友表示对AI技术感到恐惧,并怪罪于技术的先进;也有人认为女生不应该将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笔者以为,技术不是原罪,分享更无错,隐匿在代码后的窥探者才是炮制伤害的祸首。呼吁加强对“一键脱衣”等灰色软件的监管是好事,但更需要强大的力量打压别有用心之人,给予受害者维权的坚实保障。

社交媒体平台为大众构建了一个公共空间,在以“分享”为名的语境下,窥视者与被窥视者之间的身份界限被消解,女生在公共平台上发布的个人信息成为“好色之徒”的私有物。“隐私”这一概念的分量在互相入侵的信息渗透中变得微不足道。“偷窥欲”是人的本性,窥视与想象就是好色之徒模糊道德底线的“自我表达与自我满足”。眼下此类性别暴力事件并未消减,“苏大男学生对女生造黄谣”、“南华大学生盗用女生照片造黄谣”,现实中的品学兼优者在互联网这一保护伞下借“不可见”的优势肆意作为,暴露本性的极端面。透过电子屏幕,彬彬有礼的姿态荡然无存,只留下赤裸的私欲在图片与文字之间放浪形骸。即使没有AI技术的“助力”,女孩们没有主动分享照片,好色之徒们都会不择手段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而有的人将矛头指向分享照片的女孩,显然是本末倒置。分享并无错,歪曲分享原意,强占他人之美的好色之徒才是罪魁祸首。窥私、意淫以及造谣绝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行为,当它视道德为一直废文,将自我幻想转化为赤裸裸的文字、图片羞辱时,施害者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与制裁。

回看标题“女子地铁照被AI一键脱衣传播”,在这一被字句句式中,受害者是故事的主角,而施暴者的存在感被弱化,得以隐匿在表达的盲区内脱胎换骨成为不可见的幽灵。看似细微的用词之别,却反哺着一个更厌女的文化语境,它足够隐蔽,于无形之中影响并塑造着大众的思维。由是,一场恶劣的性别暴力案件,转化为对女性受害者的疑问和对AI技术的恐惧与谴责。真正的祸首驶过电缆通道,只留下羞辱和受害者女性的社会性死亡。因此,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在报道此类性别暴力案件时,更不应该“包庇”施暴者。

然而公平正义并不会按时到来,只有维权者艰难险阻的取证道路和不得不揭开伤疤的无奈。就像“苏大造黄谣”一案受害者的维权成功并不是得益于天降的正义,而是与阴影的竭力抗争,这种阴影不仅来自于施暴者还有旁观者的质疑。对于维权者来说,“每一次自证清白都是一次在刀尖上的起舞”。沉默与忍让并不能维护自身的权利,警觉并发声才不会让正义永远缺席。

在代码“0”和“1”的黑暗洞穴中,还有许多隐秘的角落未被察觉。回归现实,好色之徒们又沉稳自得潜入人群。AI技术背后的黑灰产业链为搏流量挑战法律底线,敲响公安机关的警钟。职能部门着实需要持续加强监管,灵活运用现有法律强化对平台侵权行为的审核,加大力度打击灰色软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种更强大的社会力量,或许是法律,或许是媒体用语的正确引导,或许是开放的性认识教育,能严惩违法犯罪的窥视者,让隐匿在标签、标题背后,躲避在网络保护伞下的祸首尽快暴露在阳光下,让那些受害者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在维权路上,少一点阻碍,不再是形只影单对抗“敌暗我明”的现状。



一审:卞郁彤

二审:陈   蓓





上一条:涩女郎

下一条:轻体力活探索热:“孔乙己”脱下长衫后怎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