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斯者已逝,数字或可续写“生命”篇章

日期:2023-05-12 20:39浏览数:

近期,一段“用AI技术,让离世的奶奶和自己重新对话”的视频火了。视频里,“奶奶”头发花白,讲着方言,像生前一样对着孙子唠叨着。视频的制作者,便是奶奶的孙子——00后设计师吴伍六。奶奶去世后,他收集了奶奶的音频、照片,用AI工具将其做成了虚拟数字人,与自己进行对话。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意义,有人却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看到这段视频,我不由得联想到了电影《流浪地球2》,在这部影片中由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图恒宇,是一个数字世界的架构师,他一直尝试着利用数字生命将已故女儿的记忆永存于“数字世界”,让女儿在数字世界中度过一生。而在影片的最后,他和女儿也的确通过数字生命这一方式获得了“新生”。时代瞬息万变,数据已然成为世界舞台的主流,历史发展既不可抗拒逆转,我们不妨尝试去接受数字生命的存在,令其为人类打造更理想的未来服务。

的确,斯者已逝,代表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不可挽回的、符合人体新陈代谢规律的客观事实。而这些鲜活的生命是承载着与之相关的所有人的记忆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经由不可知的思维发散。不像被设计好、固定了的程序一样是已知的,这也正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生命是一个蕴含希望与“新生”的存在。与其说它是生命的复刻抄袭版,不如说它是另一个宇宙里的个体单位。我们如同女娲造人一般,创造数字世界,依据对亲人朋友的记忆捏造出数字生命。当然,目前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够,只能依据输入的计算程序和记忆里的想象创造出大致的低阶版数字人物。那么我们不免去想,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若干年后,是否能创造出像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的思维能力、认知方式、行动能力、社会倾向的数字生命,使人类得以在数字世界获得“新生”呢?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倘若说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数字世界中,那些数字生命能承载着我们的记忆,保留我们的一切行为特征,永不衰亡、消失,将我们的生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我想我们是难以拒绝它的。因为它们相比于我们现实世界而言,拥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时间。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是不会等人的,而我们所规划的、所想要完成的事情太多太多,以至于我们到死都会留有遗憾,这也就是一直以来都会有人试图追寻长生不老的原因。那么,如果是在无限时间的数字世界里呢?如果我们能设计出数字生命,来将人类生命换一种方式保存下去,那么他们在无尽的一生中所能创造出的一切是不可估量的。打个比方,倘若我们能创造出一个科研人员的数字生命,那么“它”将会在数字世界里无限地创造着,兴许它们的世界将会比我们的世界更发达。并且,当数字生命发展到像我们一样完全拥有自己的思维,成为独立人格,我不免去想或许它们又能创造出超越宇宙跨度与平行空间的又一神奇世界。到那时,人类不再需要跨越光年去寻找宇宙中的“另一个家园”,也不必再惧怕“末日危机”,因为我们的生命将以数字永存。

未来似乎遥不可及又近在眼前,一切抉择皆由我们作出。是好是坏,这取决于我们以何种目的去创造。我始终期待着,数字生命能在时代趋势下被创造着,向打造人类无限美好世界方向日渐发展。



责编 曾伟杰 刘子烨


上一条: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下一条:插队的“代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