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围城人生,万丈红尘

日期:2023-04-26 14:58浏览数:

在读钟老先生这本书之前,我对这本书的仅有印象便只停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上。

翻开这本书时,我想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让人在函矢相攻、鬻矛誉盾中逡巡不前。在深切着白、金鳷擘海的文字面前,感受着字里行间优雅的凄凉,我豁然确斯:所谓围城,不过是在有可为的年纪里,遇见可为的机会,亦有三两分可为的精气神儿,确让梦境与行动生出裂罅,梦境势如青云,行动束之高阁,能力配不上野心,自会锐挫望绝,永坠名为平庸的池城,坠入万丈红尘,失其本心而不知所以然,画地为牢困顿其中。

方鸿渐的的婚姻、人生乃至社会圈都是他的围城,将他牢牢网住。“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书中婚姻爱情浮于表面,而高于婚姻的围城,是人生万事。

一说方鸿渐的婚姻与爱情,他几入围城,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爱意情丝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争执吵闹中日渐消磨。尤其是写到他每个月赚的钱竟然只有妻子孙柔嘉的一半,处处受孙柔嘉辖制,无形之中自卑而懦弱,更显其平庸之质。夫妻最后走到相看两生厌,也是命中注定。

二说方鸿渐的人生际遇。诚然,他的人生起点很“高”,生于书香世家,海外深造悖,镀金归来。正当风华正茂的年纪,他有可遇而不可求的契机,他却没能及锋而试,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他踏故习常、怠惰因循,怀揣虚无的幻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终,沦为畎亩下才、凡偶近器。

要说走平凡之路是大部分人的归途,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方鸿渐大相径庭,不满高开低走的结局,不信自己已泯然众人矣,甚至恨平庸这些字眼。灵魂无火,守棺而驻。可悲的是他志大才疏,偏偏要像溺水者在深渊中无法自拔,要似眼盲者在黑夜中直达彼岸。甚至急匆匆地扯来一块遮羞布,一边叱责空疏、寡陋之人才去挣那虚无的博士头衔,头头是道地说要有真才实学;另一边又抛巨资买下一个假的博士头衔,不知他心中是言行相诡的惶惶不安,还是得到虚假头衔的沾沾自喜。他也许善良,但防不住他懦弱,我们看到的是他一层层撕不下来的虚伪感。他从一个围城里跳出,又入了另一个围城,源自于贪念、欲望与精神上的荒芜,总随波逐流,幻想换一种选择,变一个处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问题在当下,解决亦应在当下。

脑海里主人公的年少轻狂之途,饱受狼狈的一生,耳畔旁方鸿渐与孙嘉柔的碎碎念念到激烈争执,感叹他茫然若失的人生,惋惜他明明洗的一手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惋惜他的本可以,该怎么做结局才能不一样呢?谈何容易啊,水中捞月,缘木求鱼。时代之限制,天性之束缚,便势不可挡,在所难免,这是作者赋予角色的宿命感,逃不开万丈红尘。

我们的视线随作者的视角高高悬挂,看他走完悲壮惨烈的一生。

从围城到围城,为自己建筑枷锁,围城便高高屹立,以上位者俯视卑微的他,逃不掉的婚姻,躲不掉的命运,缚身着的平庸,瞬间拉满讥讽意味。

在枷锁与盛宴之间,他亲手为自己落下枷锁,爱与自由皆不可得。有人画地为牢,有人自拷枷锁,而我希望我不是。

信乎?诚以为诫。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既乘风雪,亦免今春。无所谓枷锁,无所谓围城,自由与爱永在。我选择让自己心里有一簇迎着骄阳绚烂盛开的花,永不熄灭的火焰,永远滚烫的热血,汲万物而生,生之则茂,不畏余年霜。哪怕铩羽而归,也要折戟沉沙。毕竟人行于世,莫不披血如簪花。宁山间碎骨,沉河不浮,不愿守棺而驻,灵魂碌碌。

长信前路,尽向东流,不必回头顾,这是我当下坚定的选择。万丈红尘里,自由与爱,我皆落子无悔,再不怯懦。

书不成字,纸短情长,谨以勉励!


一审 隋佳

二审 汪甜甜


上一条:古都之魅与现实之思

下一条:江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