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乌卡时代里的寄托 ————寺庙上香的祈福

日期:2023-04-23 20:14浏览数:

近日,有一句话热传于网上“雍和宫里长跪不起,红螺寺理都不理。”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年轻人对寺庙祈福的了如指掌。

与此同时在微博上,关于“年轻人热衷寺庙游”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话题点击曝光量更是过亿。且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暴增310%。显然,寺庙旅游已成为年轻人蕞新的解压方式。

于是网上流行了一种说法“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再执着于上课、上班、上进了,而是热衷于上香。”更有甚者,“在求人和求己之间,我选择了求佛。”“在作为和作用之间,我选择了作法。”“在关系和体系之间,我选择了佛系。”这类自嘲式的话语层出不穷…可谁又能体会他们故作不屑的表面下,令人心酸的经历?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暂时营造'世外桃源'般的放松空间,把寺庙当做心理安慰,这当然没什么,但若入戏太深,沉迷烧香拜佛倒是大可不必。”

在乌卡(VUGC)时代里,面临着易变不稳定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模糊的因素过多。特别是在经历过去三年的特殊时期后,许多人圃于长期的某种压抑情境中,又身处于流动的、难以确证的生活里,无法获得确定性的体验和存在感。再加上经济下行中附加出现的就业困难等生计问题,结构性改革使青年人上升空间变窄,内卷之下的竞争压力变大,焦虑、徘徊的情绪很难日常生活中得到释放。

正因如此,荒谬世界中太难求得一份平安顺遂,青年人转向超然世界企图逃离信息化的掌控,短暂地避开现实,缓解内心的焦虑,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正如网上热评言“年轻人不是真的不上进,而是有太多的情绪崩溃,焦虑环绕。这使得他们想找个安静点的地方,祈祈福,许许愿,哪怕理性知道那不是真的,但是总能让疲惫的心灵歇歇脚。”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鼓励别人开心是一种善意,要求别人开心是一种傲慢,而指责别人不够开心则是一种暴力。故我认为,网上一些指责的声音可以歇一歇了,有些事你无法理解,不代表这件事是错的。有些东西你没见过,不代表它不存在。“理解不了”不是你诋毁一个人的理由,“没有见过”也不是你否定一件事的资格。

成熟的标志不是霸占道德的高地,不是讲几句没用的便宜话,而是理解别人的不如意,体谅周遭的不得已。实际上,每一个在你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不被你理解的需求。

那么,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财神殿外求发财,文昌殿里求上岸。”考编考制考研、工作选择、谈婚论嫁、生育子女、赡养老人、自我提升、适应社会……这些都是年轻人上香时常见的心愿,总的来说,这些愿望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那接着,这个更好的生活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呢?是别人家的孩子,是那些卷而又卷的人。但问题在于,这些人在这场内卷里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没有,他们也只是这场竞争的参与者。因此,减轻房贷、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畅通就业渠道、破除资本垄断下造成的阶级隔绝的一系列措施亟需实行。

最后,我们的目光不应置放于“年轻人上香祈福”这一现象上,更应开拓视野与思维,发展“寺庙经济”。寺庙文创,寺庙咖啡,寺庙咨询室,寺庙图书馆,这样的“混搭”又何尝不是一种发展机遇呢?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区别仅在于井口的大小不同而已。对于年轻人上香祈福这件事,在没有搞清状况之前,不要随便给出结论,同时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扩大井口,看到不一样世界!



一审:何之怡

二审:陈蓓

上一条:从“心”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

下一条:如何看待央媒评孔乙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