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初升,一位少年正朝着日出的方向拼命地奔跑,他身边的景物愈发模糊,远山开始波澜起伏,太阳似乎更近了一步,他伸出手想去触,触那咫尺的光雾。这幅图景曾多次出现在我少时的梦里。那时梦醒后的我总是会感到疑惑,梦境中的我为何向着光奔跑?我将问题诉于母亲,母亲给出了我这样的答案,她说,因为你有在努力地成长,就像花儿一样,一直在追寻光的方向。那时的我还不是很理解话中含义,现在想来,我所梦寐的那道光便是梦想。
提及梦想一词,应与平庸相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如孔子在高山之巅吟唱;屈子低头行吟于汨罗江;李太白感叹蜀道之难、立于长安街上;一个个儒生攥着翻烂的经典奔赴考场。古人如此,我亦如是。我愿以黄国平先生的一段陈述做为我梦想的描摹,“把书读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所谓把书读下去,我的初衷,是家人。我还记得奶奶语重心长,她说,宝儿,奶奶没什么文化,但奶奶知道,这世界上只有知识是装在自己的脑袋里,谁也偷不走,所以宝一定要好好学习。还记得挑灯夜读时父母的关切,他们说,尽力去学就好,别太累了,注意休息。这一切就那样刺入我的心,我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因为我真的无法辜负爱我的家人,也希望用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大,强大到保护所有我想保护的人。而我为之付出的努力,名曰坚持。我曾面对高三铺满桌面的复习资料,遇见过凌晨仍亮着的灯火,也曾疲惫不堪,也曾泪盈于睫,但我清楚,纵路有夷险也要行则将至。要去做一个可以更好的奉献家国的人,贡献不一定要盛大,因为晨露之微便可补益山海,萤烛末光亦可以增辉日月。这也许就是学习的意义所在吧。
然后走出去这一句,更多是我对诗和远方的希冀,我来自一座北方的小城,也爱极了那座素面朝天的城市。但我仍然对远方存了太多的向往,我希望去看看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用脚步丈量热土,用心感受历史底蕴,丰厚知识储备,将格局放大,成为一个真正可以读懂诗和远方的人。
不枉活一世作为我梦想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难以实现的。它代表了我希望活出独属于自己的价值,可以去热爱去奔赴自己的事业,在自己的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爱己所爱,无问西东。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有太多因素的束缚导致人们面对契机瞻前顾后,不肯迈出奋斗的第一步,曾几何时,权衡利弊似乎成为一种本能,再三的犹豫,直至垂垂老矣余下空叹与唏嘘。我想我真的很幸运,在这段人生最美的年华中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勇气去尽力一搏。
少年的肩应担起草长莺飞与清风明月。的确,青年因为有了梦想,所有拼搏的光阴便有了形状。就同王国维人生三境,说的便是一个人从确立梦想到通过奋斗实现梦想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正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但我想在后面填一句:膏油继晷奋苦读,不枉一世,以今我将阳逐!
一审:张兰心
二审:朱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