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精神老年人:寻求生活平衡感的优解

日期:2023-04-18 19:07浏览数:

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群喜欢分享自己“老年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和中老年人有着八段锦、食疗养生、戏曲等相同爱好,将自己戏称为“精神老年人”。其实早在2021年,豆瓣上就成立了生活小组:精神上是老年人的年轻人们来乘凉。其简介这样写道,所谓精神老年人,是指单有一副年轻人的皮囊,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生活习惯都非常老年人,老年人觉得我们年轻,同龄人觉得我们暮气的这样一群人。

而在笔者看来,“精神老年人”体现的是个体生活状态的行为选择偏好,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一代青年的多元世界观。在精神老年人眼中,享受慢生活是对抗焦虑、寻求平衡感的优解。这虽非激进的变革,但也是“z时代”青年的另一种“逆反”,是对快节奏生活的委婉反抗。这不是躺平,我们也无权指责,而应容许、支持多样生活方式的存在,同时鼓励社会个体积极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不可置否的是,“精神老年人”群体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社会大环境之下的主动出击,我们或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析。

一方面,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节奏加快,时代洪流裹挟着青年人的步伐不断向前。更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无奈的。快节奏的社会推着我们争分夺秒地前进,彷徨与迷茫悄然而生,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但多数人的回应却是束手无策,抑或是随波逐流。正如网友所言,“心理藏着疲惫和无奈,还在尽力讨好生活”。年轻人需要释放自己的生活压力,而老年人的慢生活模式恰好与这部分人的心理诉求不谋而合,附带的松弛感与减压的迫切需求相契合,从心而动又悠然自得。

另一方面,坚定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认同自我价值的彰显。在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多元文化熏陶下,年轻一代更为包容、开放,敢于拥抱不同的喜好,或主流或亚文化,或新潮或古风。年轻人可以在不同圈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对自我的认知变得更为清晰而深刻,因此也敢于跳出“随大流”的循环,选择自己喜欢且享受的生活状态,而非按部就班地履行固化的既有生活模式。

再看这种生活模式背后的底层逻辑和诉求。相较于出走大城市的那部分年轻人,精神老年人更像是一种妥协式的反抗。不似返乡种地、鹤岗买房般“叛逃”式的激进,而是去和解——与现实压力和解。在城市生活的紧迫感中谋求恰当的、舒适的自处范式,在城市的笼子里过着灵魂自由的人生。这或许可以看做一个“过渡”,年轻人对抗规则与过去定式之间的过渡。迂回有时也是一种智慧,与其在被一味催动前行的节奏里燃尽青春和热情,不妨慢下来,认真享受生活。

其实生活本非定式,所谓“中老年爱好”也不外乎是人的主观定义,年轻人自然有权利喜欢,也有权追求自己所热爱的那一个。爱好的目的本是愉悦身心,不需要用标签化的定义去衡量,也不必用年龄和群体进行划分。热爱本身,就值得尊重。这部分年轻人选择的又何尝不是勇于直面的生活态度?积极地过好属于每个个体自己的生活,这本就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快节奏与慢生活之间寻求平衡,拥抱热爱的生活模式,“精神老年人”的做法值得赞可。



一审:何之怡

二审:陈蓓

上一条:走好“快”步伐,服务“慢”群体,携手“跨”鸿沟

下一条:齐吴面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