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而听见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抬首望去,是飘渺的山雾与透明的水帘,为远处的风景蒙上轻薄的面纱。春雨乘着风儿轻摇着窗,捎来远方的呢喃。我所见到的春雨,大多像雾,绵绵如丝,让大自然的一切都朦胧入画。春雨如烟,藏住了太多往事,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会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冒雨趱行,春衫尽湿的杜牧在这天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仿佛看见羁旅他乡的游子,身在雨丝风片之中,愁绪万千。何觅酒家,我仿佛看见羁旅他乡的游子,身在纷纷洒洒的雨丝风片之中,愁绪万千。凄迷的游子渴望歇歇脚,避避雨,再解解这料峭中人的春寒,牧童的无声一指,告知他远处的小酒馆正在等候雨中的客人。
只是半响,雨声骤大风声渐狂,穿林打叶之声已难以掩盖,于春晨雾霭,烟水迷离之间,我好像看见了一位吟咏自若,缓步而行的先生,拄竹杖、踏芒鞋,一袭蓑衣轻胜马,迎面来的寒风吹醒了他的微醺,蓦然间,他看了看来时斑驳泥泞的路,终吟啸高歌,信步而去。
我伫立窗前,细细感受杏雨带给我的缱倦情意,雨声滴答滴答,等待远方传来的回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不由产生联想,志南先生摇着一只小船在水中轻荡,绵绵不断的丝雨下个不停,好像要沾湿先生的衣袂,烟波上风拂来是阵阵柳香,他将小船栓在古树下,看着雨打轻舟,把春色慢赏,吟诗两行。在风的带动下,雨丝轻吻脸颊,道一声雨丝微凉。
“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万物都显得无比可爱,待烟雾渐退,春雨里洗过的太阳,夫物芸芸,必定会更加清朗。屋檐挂着珠帘,将方圆几里装进,阶上生出青苔,将清新淡雅收集。雨不可能一直下,但是诗、信、故事会留下。下一场春雨捎来的信里,肯定会带来又一年的生机。
在这场春雨里,那素未谋面的人,嘱咐着春雨,传递着思绪。这种思绪不是徐志摩先生笔下挥一挥衣袖带不走的云彩,它是一场捎来故事的雨,是戴望舒先生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行走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思念着那位像“梦中飘过的”,宛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一个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雨中交织,我在这场雨中感受远方的回音。
春雨捎来讯音,它留下的也不只是思绪,更是一场心灵的涤荡。这一刻我好像突破了时空的障碍,无惧地域的阻拦,共赴春的“盛宴”,在雨中留下我们的印记。那么春雨,你再捎封信,寄给来岁的我,带着春的生机,雨的思绪。
一审 隋佳
二审 汪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