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隐入尘烟》从一众热映电影中脱颖而出,一时之间,这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农村题材电影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一大部分人感到这部电影夸大了农村贫困现象,刻意营造了悲剧的色彩,与现代化农村发展不符。而对我来说,我却有一种熟悉之感,因为这电影的一景一物,都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大部分人身处欠发达地区的生活之态。
《隐入尘烟》的真实,在于其环境的民俗性、贴切性。 影片刚开始,我便不由得笑了出来,这里的笑并非嘲笑之意,而是这主人公一说话就有一种浓浓的西北口音,让我仿佛见到了老乡一样,甚是亲切。“遭瘟的驴”“馍馍”等词,都是我们家乡那边常说的,演员们一开口就增加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再看看马有铁和曹桂英见面时的场面,土平房、土炕、破驴圈、黄土地……,这些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不曾亲眼看到的东西,却也是西北欠发达地区真真切切存在着的。现下很多电影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生活艰难、不富裕的特征,却在片中住着奢华的房子,穿着几千几万的鞋子,这又如何让观众们真实的代入其中?反观《隐入尘烟》,先不谈其蕴含的现实真相,单看其电影里的农村环境,对作为一个从小到大生活在西部农村地区的人来看,确实是熟悉又亲切,因为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玩耍、奔跑、长大的。由此看来,真实的农村之境的拍摄,这就值得让人鼓掌。
《隐入尘烟》的真实,也在于其展现了普通农民对脚下的黄土地的敬畏,对生活的向往。“土都不嫌弃我们,我们还嫌弃土呢吗”,这是马有铁在捡起掉落的馍馍之后所说的,也是一个农民对他所生存的这片土地的真实独白。不管你是有钱有势的人,还是啥人,你只要种上一袋袋麦子,它就能给你长出来十几袋子、二十几袋子麦子来。马有铁和曹桂英靠着这土,种起了麦子,盖起了新房,养起来小鸡,土地于他们而言,就是幸福的通道。黄土地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人,赐予了人们“小麦印花”般的浪漫,而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自然也会对其心生敬畏之情,因为往后的日子都要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只要土地还在,盼头就在,希望也在。
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终将隐入尘烟。这部剧的真实,就在于其将现实的悲剧搬到了大荧幕上,没有其他电影的直击灵魂,而是像一锅平平无奇的白粥,慢慢的熬,直至蔓延人心深处。电影的最后,桂英意外离世了,马有铁放走了陪伴多年的驴,压抑着生活中的所有痛与苦,在沉默中剥开了那桂英溺水时牢牢抓着的鸡蛋。虽然影片的结尾暗示着马有铁住到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我更觉得,一切只不过是导演对悲剧的刻意掩盖。因为现实生活很少和电影一样,有着人人期待的幸福结局。而真实的农村生活,悲剧也时有发生,大部分人是没有主角光环的,失去了自己相互扶持、相互救赎的人,就俨然失去了所有。人生常态,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而苦却流向了受苦的人。
就是这样一部普通的电影,让人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如果你对真实的西北欠发达地区有所好奇,那么就请欣赏《隐入尘烟》吧!
一审:吴仪
二审:朱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