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是一部以扫黑除恶为主旋律的电视剧,正如《狂飙》这一剧名,它一经播出,反响热烈,在社会关注的热榜上一路狂飙,那么《狂飙》因何爆火呢?
不可否认,《狂飙》的出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剧中老戏骨在演技上的狂飙。特别是饰演高启强的张颂文老师,他收放自如,有血有肉的演绎,让观众直呼“建议查查,不像演的”。不过,狂飙绝不是仅靠实力派演员而爆火。笔者认为,狂飙爆火的内核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剧情的尺度在狂飙。这部剧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警察,与盘踞在京海的以高启强为首的黑恶势力展开长达二十多年的斗争为主线。权力腐败,中饱私囊,狂飙直击了地方“政绩是最好的遮羞布”的痛点。当一场表彰大会沦为黑恶势力逃窜的“鸿门宴”,当安欣不得不接受曾经最信任的师父是内鬼时,他选择了大义灭亲。决定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准,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忠于初心的选择。“我们要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不仅是说给台下犹豫不决的李响,说给“胜券在握”的赵立冬,更是说给自己。在反派人物形象上,《狂飙》敢于塑造一个立体多面的黑社会大佬,在腐败分子行为上,《狂飙》不局限于钱、色方面的腐败,突出了更黑暗的杀人灭口,和更隐蔽的权力交换。《狂飙》的大尺度,让观众们看着惊心,看着痛心,看着过瘾。《狂飙》在剧情的尺度中狂飙。
其次,是情与理的对冲在狂飙。“黑恶势力是有原罪的,坏人从故事开始就是坏人”。不同于其他警匪剧中过早的框死反派角色,脸谱化反派人物,我们在高启强这一反派身上看到了他从社会底层的小鱼贩到黑社会大佬这一过程中对自身命运进行的对抗和挣扎。如果说安欣这一法治社会中的代言人是正义的化身,那么高启强这一没有战胜住人性中的恶、贪婪与恐惧而成为了法律的反例这一熟人社会的拥护者,就是反派。安欣代表着正直善良,坚守法律的底线,高启强则是圆滑世故,深谙人情社会的典范,安欣与高启强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博弈,与其说是简单的警匪之间的对决,不如说是法治社会和人情社会的冲突与碰撞。《狂飙》在高启强代表的“情”和安欣象征的“理”的对冲中狂飙。
最后,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映射和反思在狂飙。安欣之于京海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的正直和善良,他身上那股矢志不渝,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轴”劲,是京海的定海神针。他身上有着朴素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安欣取材于多个人物原型。他是38岁却熬的满头白发的云南缉毒民警,他是与持刀歹徒搏斗,最长的伤口达到20厘米的浙江警察,他是从警7年,参与侦破案件2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的陈洋,她是带领支队民警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破获了近300余起抢劫、杀人等重特大案件,抓获了350多名犯罪嫌疑人的任长霞……在《狂飙》中,我们看到了对正义的歌颂,也看到了对邪恶进行的客观深入剖析,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映射,无不体现着《狂飙》深入到对人性的挖掘和对现实的反思,《狂飙》在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映射和反思中狂飙。
安欣是一个个平凡但伟大的政法英雄的缩影,正是因为有无数“安欣”们的忘我付出甚至牺牲,我们才能安心生活。
《狂飙》的爆火,不在于魔幻主义现实的爽,而是它揭示了社会的黑暗,让我们直视现状。想要刮骨疗伤,第一步,就是要直面病症。教育整顿为何要倒查20年?因为正义的力量想要成功,必定要经历挫折,扫黑除恶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但永远会有“孤勇者”选择坚守。
随着《狂飙》的落幕,剧中的黑社会和保护伞们都得到了法律的制裁。《狂飙》这一现实主义热剧,有着现实的骨肉,既有图景的描绘,也有根源的追问,我们在感叹于演员的演技和剧情的精彩的同时,也更应该读懂人性的复杂,未来的国产影视剧需要更多的《狂飙》,我们也应该致敬每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坚守底线,坚持信仰的你我他。
一审:何之怡
二审:陈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