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周滔,男,湖南师范大学2018届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曾获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湖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本科毕业后,保送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IMA J.Numer.Anal.、ESAIM Math.Model. Numer.Anal.、Stochastic Proces. Appl.及Stoch PDE:Anal. Comp.等计算数学以及概率领域的主流期刊上。目前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通讯员 李帧 杨丽蓉)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且看意气风发少年郎,因热爱而坚韧,以坚韧勇突破,奋楫扬帆,不坠青云之志;步履不停,行于逐梦之旅。回首周滔的求学之路,当是热爱与奋斗交织的乐章,亦是坚持与突破谱写的诗篇。
【志趣为基筑华梦,行而不辍终致远】
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茫茫学海,唯有热爱似舟,托举起莘莘学子的未来。
周滔和统计学的相遇是一次惊喜。起初,他更加热爱物理,但录取结果出来后,他投入了统计学的学习。大一初期,他对于专业并不了解,但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依然使得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二期间,随着专业课的增加,他也慢慢地发现了统计学的魅力。除了个人兴趣,学习氛围也十分重要。学长学姐们组织的统计交流会常常一起交流讨论学术知识,得益于此,周滔对统计学的兴趣愈加浓厚,在专业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周滔认为兴趣是首要的驱动力。有了兴趣的驱动,他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付出总会有收获,而收获的成就感又激励人不断付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周滔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学习数学并非易事,但周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受著名数学家陶哲轩的影响,他认为要从尽可能多的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他说道:“学习新知识时,要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数学的一些理论比较抽象,所以脑海中一定要有相应的例子,才能将抽象的理论落地,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他还提到专业基础对于数学研究同样十分重要,唯有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本科期间,周滔刻苦钻研,研精覃思。扎实的基础支撑起青年的逐梦之旅。
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周滔也十分重视学科竞赛。他参加了数模比赛以及数学竞赛。竞赛的难度无疑高于日常课程的学习,但得益于先前的努力,周滔相对感到没有那么吃力。暑假期间,他紧跟老师步伐,不断汲取知识。长期的努力吹来了硕果的春风,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竞赛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还提高了他的综合素质。数模比赛并非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个团队的齐心协力。在此期间,周滔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不仅如此,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搜索信息和编程的能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已深深扎根,在时间的孕育下,终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向上的青春,要向下扎根。”周滔心怀热爱,奋发搏击,扶摇直上!
【心之所向铸辉煌,志存高远梦未央】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勇者从不会囿于过去,而是行于现在,向往未来。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周滔成功保送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谈及他被推免报送的经历,他分享道:“首先,你先要了解自己是否在保送范围之内,如果确定的话,就可以开始提前准备。接着要定好自己的目标,了解各大高校的笔试面试信息,及时报名。另外可以多多关注相关推送,或者向往届学长学姐们取经。结合获得的信息去弥补自己的薄弱部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周滔不打无准备之仗,定下目标后,便为之付出行动。明确的目标和超高的执行力铸就了他的成功。
跑步以及羽毛球是他的爱好,也是他放松自己的方式。运动不但使他获得了强健的体魄,而且放松了心灵。最重要的是,一个习惯的形成可以锻炼人的品格。正如他所言:“一件事,做一次容易,做两次容易,但是要每天坚持不断地去做,养成习惯,则十分困难。不过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便会受益终身。”良好习惯的塑造过程锻炼了他的品格,也使他更加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周滔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是“做自己”。他说道:“做自己想做的事,别虚度大学的光阴,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坚持下去。”这不仅是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也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亦是他个人的最佳写照。做自己的背后是自律,而自律需要深厚的热爱来驱动。长路漫漫,因为热爱,所以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的勇气,山高路远,坚持下去,可见风光无限。
谈及未来,他表示想要继续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走下去。人生百年路漫漫,上下求索少年郎。时光不会辜负奋斗者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恰逢其时,周滔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他日定径行直遂,青云万里!
一审:肖珏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