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赵珺,男,湖南师范大学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曾获2021-2022年度湖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一等奖,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南省三等奖,2020~2021学年度湖南师范大学三等综合奖学金,2021年度湖南师范大学学科竞赛优秀奖一等奖,2022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级一等奖,2022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二等奖,2021-2022年度湖南师范大学二等综合奖学金,2023年度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等奖项。
(通讯员 叶嘉晟 杨丽蓉)星河流淌,岁月如梭,经历了清晨薄雾的初醒与黄昏长影的沉思,借由春雨的细腻与秋阳的深远,少年一步步洗炼心灵的尘埃。那在书海中孜孜不倦,于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少年,既是勇敢探索的行者,也是不懈学习的弟子。他,就是赵珺。在逐梦的征途上,赵珺以长松般的坚韧,细致入微地研习学问。他如同稼穑的农夫,耕耘心田,收获知识的食粮。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一往无前地追求卓越,如同无畏的探险家,以日月与星辰绘制航线。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认为天才并非先天下来的光环,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持续地勤奋学习所铸就。赵珺深知这一道理,坚信天道酬勤,不论目标多么遥远,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与学习,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达到卓越的高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的深刻理解需要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赵珺深以为然。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赵珺将理解定理和定义视为重中之重,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公式。赵珺说:“我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刻理解每一个概念、定理背后的逻辑。”不仅如此,他还会通过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在实际问题中寻求知识的应用,以此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做到内化于心。赵珺的学习之路恰是那汩汩的源头活水,不断地汲取与流淌,让他得以引导知识的川流汇聚于学术汪洋。
对于如何高效地规划和利用学习时间,赵珺有着极为严格的自我要求。自古以来,人常言:“勤有功,戏无益。”这便是对赵珺的学习态度的最佳概括。赵珺谈到,他总是围绕着精心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深入思考与严格践行,每天坚持七到八个小时的学习,早午晚三个时间段,确保无一宝贵的学习时间被荒废。此外,赵珺秉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原则,对每一天的学习都有详尽的计划,按照计划及时巩固知识点。他说:“每当学完一个章节后,我就会总结该章节的知识点和定理。”赵珺以一种自律的学者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坚信,有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思考的引导。
少年捧卷于书庐,耕读于心野,于学海无涯中练就匠心独运。知识之种已然种下,静待智慧的硕果丰饶枝头。
【观象掇微理,穷思终解意】
恰如古人所云:“万事开头难”,赵珺的数学建模之路并非一路平川,甚至在挑战数学建模的伊始就遭遇了惨痛的失败。彼时,正是大二的暑假,他第一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当时的赵珺和团队成员信心满满,但因为他们对模型的浅层理解和过度依赖已有方法,导致竞赛成绩不理想,只能铩羽而归。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历经苦寒之后,方有扑鼻的芬芳梅香。赵珺的竞赛之路亦是如此,面对初始的挑战与不顺,赵珺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短暂的沉沦之后重振旗鼓。赵珺不仅没有被困难与挫折荫蔽双眼,反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渐渐领悟到深入掌握每一个经典模型的精髓要比单纯技巧更为关键。很快,赵珺开始了深入的自我修正与技能提升之路。在随后的冬季,赵珺参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赵珺在数学建模的征途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和奖项,更多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经历了一番曲折后,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坚信在未来的学术之路上能够扬帆远航,达到更加辉煌的彼岸。
少年冥思于静室,独钓于寒江,于逆境中磨炼思想的利剑,于荆棘中燃烧心灵之火,静候那觉悟的光芒照亮未来之路。
【桃李本无言,其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自会吸引人前来。赵珺在他的成长之路上,同样在沉默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辉。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是赵珺贯彻整个求学生涯的座右铭。对赵珺来说,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个人成长上,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而又用于探索的心。赵珺说:“真正的学习并不止于课堂上的知识,更在于不断推动自己的边界,对未知的探索和挑战。”他在本科期间就提前研习了研究生的课程。尽管课程难度颇大,挑战频出,但赵珺始终能做到学而不厌,坚持不懈。通过深入理解课程的核心概念,他能更准确地应用知识,迎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浮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在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社会,人们常常患得患失,心无居所,陷入迷茫。但赵珺坚守内心的宁静,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发展自己。纵使身处此间,他却始终不急不慢,不骄不躁,不轻易为外物动摇。此外,在繁忙的学术研究之余,赵珺依然保持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说:“通过打球,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充分拓宽了人际交往。我相信,一个人除了专业知识,全面的发展也同样重要。”这种全方位的成长,让赵珺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都能以更加开阔的视角去理解,去应对。如此,赵珺得以在浮躁的社会中沉淀自己。
谈到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时,赵珺语重心长道:“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你们会发现,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起点。”
少年放眼于远方,翱翔于青天,于无垠的知识苍穹中乘风好去,奋进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路,未来的海面因此而广阔无垠。
“路漫漫其修远兮”,求学征途上的少年永远不会驻步。赵珺,这位少年学者,在波澜壮阔的学术海洋中乘风破浪,静待智慧之树的累累硕果,绽放在知之彼岸的光辉未来中。
一审:肖珏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