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黄逸凡,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法学院。曾任商学院院辩论队队长、创业职场协会副理事长。本科期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一等综合奖学金、湖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曾获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省一等奖、“词达人”杯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竞赛省一等奖;曾获湖南师范大学“杨树达奖”校特等奖、“正大杯”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校一等奖、2022年财务大数据比赛校二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大创项目。
(通讯员 王玉珍 徐晨晔 王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热爱与理想的道路向来艰辛而漫长。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亦不负追梦人。六月份,一个个因为没收到入营通知而难熬的夜晚;一次次煎熬中挣扎着重建信心的冲刺;一段段知识体系不断拆开又重建的经历,构建起黄逸凡精彩纷呈的大学四年。他用炽热而真诚的心拥抱着辩论、语言学习,也以奉献和回馈的理念认真学习法学知识。如今回望,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湖师大这个求学之地,保研不是终点,黄逸凡乘着理想之马,挥鞭再次启程。
【兴之所起,一往情深】
“热爱是所有的理由和答案。”生活需要热爱,热爱让我们不断臻于自我。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学习英语、进入校英语演讲队,不断锻炼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因为热爱,所以加入辩论队,即使中途一度怀疑辩论的意义,他也绝不放弃。那些打不倒他的,终将使他变得更强大。出色的英语表达,让他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通过不断地打辩论,他收获了珍贵的友情,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在面试中表现出彩。
只有最深沉的爱,才能够带来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因热爱出发,坚守自己的初心,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热爱是深藏在内心的力量,“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赴山海”;坚定有水滴石穿的魔力,“一以贯之的努力”能够成就璀璨的人生。
【以理醒之,以行践之】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当被问到能够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时,黄逸凡说道:“我们要学会质疑。这正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东西。要去不断质疑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在不断的质疑中,我们才可能接触到事物的另一面。”这一点也在他写论文的过程中有所体现:“我认为一篇好的论文应该联系社会现实。”他在前期不断地与老师讨论,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大量阅读相关的顶刊论文,发现现在的文献都比较趋向于研究正面的创新,于是他想到:“能不能够去研究创新现象的反面呢?”最终确定了论文选题。他思考商科知识与法学的联系,他保持对社会时事热点的敏锐,并不断将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思考。而正是因为这个特质,他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保研大道上脱颖而出。不逐波、不随流,我之为我,因我有思于心。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学贵于思之,更贵于行之。理论学习只有根植于实践的土壤,以滴水之功笃学笃行,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通过平江农业保险调研、武冈扶贫车间调研这两次实地调研,他认识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他明白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够做的事情都是非常有限的,应结合实际,以莹莹之火,汇聚成这个时代青年人向上前行的磅礴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往高处走的过程。”黄逸凡说,“我认为支撑我走下来的是想去更好的一个平台看一看的心态。”他有过很多次崩溃的时候,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次情绪崩溃了,他会选择把任务暂且搁置,约上三两朋友,出去玩,等到调整好状态,再重新开始背书、做题。在六月等待保研消息的那段时间,是他最煎熬的时候。只收到了廖廖几所学校的入营通知,其中还有学校的夏令营时间跟期末考试冲突了。前路晦暗,但是他依旧咬牙坚持着,没有放弃准备,自学刑法和民法,最后终于等到了转机,迎来花团锦簇的前路。
在最后,黄逸凡谈到自己未来的规划:“我目前的规划是要去参加实习。我要提前去律所实习来提升自己的实务能力。同时,我并不想摒弃我本科学的知识,我希望我能够在公司法还有证券法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实践。”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所有的经历都可以化作成长,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鲜花与荆棘丛生。但是回头看,星星点缀的黑夜也是动人美景,荆棘上开出的花格外艳丽,在名为“我”的经历和记忆里,它们葳蕤生光,它们不可或缺。黄逸凡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步从未停下。
纵使这条路上风雨兼程,荆棘遍布;纵使这条路上崎岖无比,坎坷不平;他依然砥砺前行。此刻,他已翻过了他自己的“万重山”,将来,他也许还会遇到新的“万重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前路漫漫,亦灿烂。
见习一审:肖珏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