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徐梓浔,女,中共预备党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现已保研至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班长。曾连获三年校级二等奖学金,获“湖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称号;获得过校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校未来教育家竞赛三等奖、院未来教育家暨教学之星竞赛一等奖、院优秀实习生等多项校、院级奖项。
(通讯员 宋佳璐 韩红)冬日已经悄然到来,寒风中遇到了如此的花火——她走来了,带着她最明朗的笑容,带着她最真心和朴实的话语,温暖了整个寒冬。岁月荏苒,她依旧不改初心;时光蹉跎,她依然一身风骨。她像萤火一般,在每天的忙忙碌碌和寻寻觅觅之中,为自己发光发热,不惧风雨。她坚信,风雨后尽是阳光。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勿忘初心就很好】
“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毛泽东同志如此说道。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是每个大学生乃至每个人的必修课,而规划最主要的核心部分便是自己的初心,也就是自己的个人目标。“我在高中时就有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徐梓浔微笑着答道,“对思政这一专业也有较多的兴趣。”个人兴趣与职业向往初步构成了徐梓浔的未来规划,也正是这样的初步设想,让她在后面的学习生涯之中有了奋斗目标。从此,她便带着初心出发了,走上了那曲折的道路,那是一条崭新的石头路。
从转专业到保研,这条路是荆棘丛生的。“什么样的荆棘?”她说,是转了专业后的比别人多太多的任务量,是那多出来的课与考试等等。“那你又是怎么处理这些困难的?”在这一刻,她那一双清澈的眸子放出光来。无需她的回答,答案已经浮现——初心。“不要过于纠结某一方面,明白自己的目标就行了。”她的回答中所暗示和体现的,便是目标和初心的重要性。“眠云机尚在,未忍负初心。”明白自己最终想要成为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朝着既定的目标和大的方向前进,这便是徐梓浔走过荆棘路的原生动力。人若能如此,便也是有了人生路的航标,纵使风雨会改变前进的路线,但终点始终停留在那里。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有了初心,就要付出实践,而实践不是急于求成,而是要立足当下,从当下出发。当谈及“我们应该在今后怎么做”时,她坦然笑之,答道:“要说怎么做,其实我觉得最应该的是从当下出发,迈出第一步,走好每一步,不需要过于纠结已经发生的事,不需要‘为打翻了牛奶而哭泣’。学会去经历,去做。”是的,人又何必过多在意还未发生的事情呢?只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就好。徐梓浔真正做到了如此,做到了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从她还是懵懂的大一新生,到如今颇有成就的大四老生,“当下”便是她始终不变的牵引力。
在她的大学生涯中,她便力求从当下出发,一步一脚印。不必过度去构思未来的每一步,正如她所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所能做的,便是活在当下,追求务实。对于大众视角下的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专业,她给予了不同的观点:“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在短时期内可能是比较枯燥的,它不像理工科那样,输入一串代码便立即可以运行,而偏文科的理论知识,更多地是要把每一堂课上好,这是长期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它的作用体现在我们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她这样务实的精神,不惧枯燥的精神,日日夜夜地奋斗之后,才有了如今的她。沉着的坚韧,是骆驼的精神。徐梓浔像大漠的跋涉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永远昂首阔步,永远充满信心。
【实践才能出真知】
保研之路艰辛,任何的成功并不是空谈,除了理论的支持,还需要实践的求索。徐梓浔在不断地实践中成长。从出入大学的迷茫到保研后的喜悦,实践的相关经历,为她的保研之路奠基。
“按我自己的理解来看,保研这件事,首先是要了解研究生到底是干什么的,对它的选择要看个人自我需求和侧重点,不要盲目跟风,要结合个人的职业规划,但是一旦决定向这方面前进,就要坚定信心,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打扰,多去参加实践,”她说到,“我实习中的收获,便是实际真的并不同于书本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去练,学会观摩老师的做法。实践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对于任何专业都一样。”可见,正是在实践中的打磨,成就了这样一个坚韧不凡的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个个领导人将实践作为第一要义,真理需要实践来检验,人的性情品质也需要实践去塑造。
见习一审:吴雨婷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