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湘琛,女,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湖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法学院访问学者。硕士毕业后到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从事法理学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既注重理性的思辨,又有激情的演绎。先后获得“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湖南省法治教育标兵”称号,被评为湖南师范大学第一届“孙梅凤最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曾获湖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等荣誉。出版专著《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权法律保护问题》,在CSSCI发表《集体劳动争议的法律调整问题——以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视角》、《论中国劳动争议机制的完善》等数篇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通讯员 刘汝熙 张榕哿 乔羽)皎如清朗月,温胜四时风。愿为海底鲸,年华馈桃李。亭亭倚风笑,何惧风霜摧。攀山渡海觅真知,朝暮春秋润门生。江南自是无所惜,平生皆付万斛春。乘风且上楚天碧,研得朱墨做春山。
【循此长旅,以抵繁星】
“千里求学征鼓颦,书山有路勤为笈。”诚然,求学路漫漫,此行必逢风雪。可心之所向,虽远而莫阻。刘湘琛怀着对法律的热爱和纯粹的信仰,在这条荆棘路上乘风破浪着,未曾后退。
在谈到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时,刘湘琛认真地说道:“那一定是我的老师们。”在西南政法大学度过的四年求学时光,她深切领会到法律的魅力,这也为她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刘湘琛感慨,那时遇见了很多好老师,上的每一堂课都很精彩。在良师的引导下,刘湘琛不断寻找着真正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湖师大读硕士研究生时,刘湘琛遇见了她的研究生导师——蒋先福教授。在蒋教授的用心栽培和耐心引导下,刘湘琛的教学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当时刘湘琛第一次参加师大的教学比赛,备赛过程中蒋老师和她一起思考探讨,逐字逐句地修改稿子,打开她的思路......“如果没有蒋老师,就没有现在在课堂上自如发挥的我。”刘湘琛在回忆那段岁月时,满怀感慨地说。
后面刘湘琛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在人大读博期间,她朝乾夕惕,夙夜匪懈地学习。她在晨曦初现时就前往图书馆,直至夜深如墨时才回来。刘湘琛不仅通过阅读来巩固自己的学术根基,而且在空闲时去旁听哲学和社会学的课,从而来更好地研究本专业。
为了扩展自己的视野,刘湘琛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访学,并在此期间深受导师於兴中教授的影响。刘湘琛是这样形容的:“於教授学贯中西,既有中国学者的儒雅,又兼具西方学者的锐进。他能够精准地把握西方法理学的最新走向,并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竭尽所能为中国法治建设出谋划策。此外,於教授对学生也很关心,待人友善亲切。”刘湘琛以他为榜样,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去用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同时也切身了解国外的法律制度和法治观念,为往后西法史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博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她还充分利用康奈尔大学提供的资源,深入研究了劳动权相关的课题。
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学当长久,有如细水而长流,当日日进而不止也。同时,在学习时当博观他人之长,善于发现,追逐榜样的精神力量。刘湘琛在法学的朝圣路上,发扬蹈厉,深耕不辍,善借前人之力,常学他人之长,行稳致远,臻于至善。
【此生春晖,皆予桃李】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师长即是如此。细雨润桃李,仁心致传学;教诲如春风,笔墨述年华。刘湘琛认为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应当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帮助同学们找到真正的自己,从而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刘湘琛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和敬重的老师。她用渊博的学识打动学生,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影响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具体活泼起来。刘湘琛的课堂总是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的。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感悟法学的魅力。她的课,既注重理性的思辨,又有激情的演绎。学生们称她授课是“沉浸式教学”,在她的课上,大家可以代入法官的角色,一起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故而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实践性质的法律运用。此外,同学们还能在课堂上慢慢培养一种理性的法律思维,对法治内在精神有着更好的领会。
在精彩的课堂背后,是刘湘琛的悉心积累和广泛涉猎,更是她的执着探索和深入思考。刘湘琛所教授的法理学和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两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也较为抽象。她分享道,刚开始教学时是觉得有点吃力的,于是就去反复思考和琢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去阅读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经典名著,完善自己法学理论的体系构建......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了解最新的热点事件,将纸面上的法律知识与生活中的相关事件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刘湘琛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由衷地认为老师和同学是可以相互激发,相互成就的,彼此可以是一种朋友的关系,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应该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在课堂上,刘湘琛是教授大家法律知识的师长,而在课后,刘湘琛也是同学们的知心大姐姐。常有同学找她吐露心事,倾诉自己的烦恼与苦闷,而刘湘琛也会温柔耐心地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并敞开心扉地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她也会站在一个师长的角度,去引领同学们走出情绪的狭隘天地,去拥抱更广阔的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刘湘琛分享道:“我很开心同学们愿意去信任我,这是一种对我的肯定与支持,也很高兴可以作为大家人生中的一个朋友,去一起突围那些困局。在帮助大家的同时,也让我受到了鼓舞。”
她就像同学们心底里的太阳,总是温暖美好,总是给大家以力量。她的笑容带着向日葵的灿烂和木槿花的娴静。她是轻灵明丽的,笑响点亮四面清风。她是坚定不移的,像一座屹立的灯塔为大家指明前路,纵有风霜,亦无忧无惧。她带着那些生命的苦难与美好向我们走来,她带着她的热忱与纯粹,她的坚定与温柔,走到我们面前,轻轻地说:“去行动,去爱,去超越苦难,这便是真正地活着。”
【静思修身,万千葳蕤】
“和大家平时感受到的或许不太一样,在闲暇时我更愿意一个人呆着,在这样的静谧中我可以给自己满满的正能量。”刘湘琛笑着说。正如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中感慨道:“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斯言不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这样才可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唯独处,可挡流俗,可明方向。在如今喧嚣浮躁的时代环境下,也唯有独处,更能帮助我们守得心中皎月。刘湘琛即是这样一个善于从独处中获得力量的人。
在那些大家看不见的独处时间里,她一直在学习与思考。她热爱阅读,埋身于书海,在经典籍册中丰盈自己,寻找心中的宁静与向往;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上网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并以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法律的思维方法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她热爱教学,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她会用很多个四十五分钟来准备,只为更好地让同学们学到知识;她认真对待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与专业能力,时刻关注法律研究的最新方向;她也会去追剧看电影,去体会感悟其中的悲欢离合,从不同人物的经历中获得新的启发;她热爱生活,会去发现平常岁月中细碎的美,记录着俗常日子中的小确幸;她也有着平常的欢喜,一杯咖啡或奶茶就能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可生活并不总是如此岁月静好,总会有郁闷失意的时刻。刘湘琛在这些不如意的时刻,并不会否定自己,而是会想到她所教过的同学们,并告诉自己作为教师有非凡的价值,自己能够帮到很多人,而且有很多同学爱听她的课。刘湘琛曾经在一次讲课中发自内心地感叹道:“我人生最大的收获,就是你们啊,同学们。”她一生致力于培育桃李,这些葳蕤相竞绽放,汇成一个春天,同时也温暖了她生命中的寒冬。
“和命运做朋友!”这是刘湘琛的人生箴言,也是她对同学们的祝福与期待。人生恰如逆旅,总有其不完美之处;命运难以圆满,不妨与其握手言和。刘湘琛坦言道:“去包容一切的苦难与挫折,去实现自我的超越。”她期许同学们在大学里去尝试、探索并勇敢试错。纵然是跌倒,纵然有迷茫,也依然要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做那阳光下的朝圣者。
见习一审:吴雨婷
二审: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