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晖】徐满才:以学载道,以识满才

日期:2023-10-18 17:48浏览数:



人物简介:徐满才,男,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任中国化学会会员、《离子交换与吸附》编委、《精细化工中间体》编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有机合成及组合化学。

(通讯员 刘依萍 黄紫琦 费畅)北野武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徐满才也是这样,在教育事业与科研事业中奔波,但从未觉得后悔,而是更加热爱。

【严师益友,诲人不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徐满才多年来一直在大学教师的岗业上发光发热,为众多青年学子传授了专业知识。

在多年的有机化学教学生涯中,徐满才一直秉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无论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到的一个很小的问题,抑或是在作业中犯过的一个很小的错误,徐满才都会花费时间为他们仔仔细细地讲解、纠正错误,同时列出丰富的例子来引导他们深度思考。他说:”我一直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希望他的学生掌握的不是“死”知识,而是“活”思维,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徐满才在授课过程中总是面带笑容,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放轻松,让学生觉得有机化学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只需要静下心来听他讲解就好了。下课的时候,如果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他也总是耐心讲解,直到学生听懂。在向化学师范生传授有机化学知识时,他还常常教导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热爱教师职业、严谨教学、为学生着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徐满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徐满才这样说道:“我在担任教师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了。”

徐满才在教书的过程中仍不忘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徐满才从未放弃过学习。

徐满才认为每个大学老师都不应在教书的过程中放弃学习新的知识。以他现在教授的有机化学为例,在他读书的时候,他的老师是用张力学说来解释环烷烃的结构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张力学说的局限性。如今,用分子力学来解释环烷烃的结构更为合理。他说:“知识是不断更新、不断趋于完善的。课本上的知识、老师讲的知识并不一定就是对的,学生必须学会思考、敢于质疑,而老师也应该要教学相长。”

徐满才也时刻关注化学领域的动态,就在前段时间,他在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除了这些,徐满才还会积极和别的大学的老师进行交流合作、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议,并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徐满才看来,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才能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他们。

【砥志研思,刮摩淬励】

徐满才不仅是一位大学老师,他还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也是徐满才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

在科研过程中,徐满才一直将化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放在重要位置,他总是思考自己做的课题能为工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推动与创新。徐满才说:“作为科研工作者,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自己的努力和研究成果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也是同等重要的。”他合成了几种氢键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对某些模型分子的吸附机理,并成功地将氢键吸附剂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合成了具有吸附-脱色、吸附-分子筛分等多种功能的吸附树脂,提出凝胶型吸附树脂的概念,成功地将多功能吸附树脂应用于从有机溶剂中吸附分离有机化合物;他还利用组合化学方法合成和筛选出了催化活性很高的聚合物相转移催化剂,建立了吸附分离功。

徐满才贯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理念,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乏瓶颈和困难。他曾为一个反应机理多方查询,也为一种催化剂的选择不断尝试,但他始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一个方法不可以就换另一个。徐满才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他说:“这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信念,科研工作难说一帆风顺,科研工作者要乘风破浪。”

以教学载道,广种桃李;以学识满才,硕果累累。徐满才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与科研事业的坚定信念与质朴热爱,长路漫漫,行而不辍。

一审:袁红玉

二审:肖艳萍




上一条:【青衿芳华】赵耀奇:征程万里风正劲,执楫奋进又一年

下一条:【青衿芳华】龚慧:品人间烟火,观万事岁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