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李晨瑜,女,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已保研至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任校团委宣传部负责人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理事长。曾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国家二等奖等国家级荣誉4项;202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项等省级荣誉4项;2021-2022年度湖南师范大学五四团内评优“十佳创新创业标兵”等校级荣誉40项。
(通讯员 肖艳萍 龙亚宁 刘蕊菡)“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这句至理名言的引导下,她始终怀着一份严谨与冷静对待学习与工作。她是疫情防控的“大白”志愿者;是不断前进顺利保研的优秀师大人;也将成为一名光荣的思政课老师。她就是,李晨瑜。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
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谈起入党初心时,李晨瑜目光炯炯,“要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你才能让人更加信服。”她怀揣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敬崇,憧憬着赓续红色基因、培育红色火种的耕耘不辍,挑起时代和社会赋予新一代思政老师的使命与责任,致力于引导她的学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谈到现在对于党员身份的认知与定位,她思考片刻而后坚定地回答:“在我看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只是一种荣誉,它更是一种责任在肩,也让我更加自觉和自发地想要去为人民服务,义务地去做一些事情。”在她看来,真正做好一名共产党员并不能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需要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人民的先锋队中,做好一名冲锋在前、无畏逆行的先锋与勇士。
【行不苟合,言无夸衿】
在当今社会,“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依然是大势所趋。当被问到是否能给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或是“挑战杯”类赛事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时,李晨瑜毫不犹豫地点头,而后客观又冷静地分析着现阶段的学弟学妹们参加竞赛的可行性。她坦言,对于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比起参加创业型竞赛所获得的体验,参加创新型竞赛能学到的东西和积累的经验会更加适配于其未来的发展轨迹。同时,她也提出参加一些竞赛是有前提的,“真正做好一个课题是需要个人能力以及时间精力的,必须要权衡清楚你有没有做这个课题的能力,再决定要不要去干这个事儿。”
她以自己为例,“我是一个好胜心比较强的人,看上去可能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好很成功,但实际上,我会先权衡自己做那件事的成功几率,以及在当下时间精力的分配,再决定要不要去做。”时间成本永远宝贵,李晨瑜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创新创业赛事时更加冷静,找准方向,行稳致远。她以一颗赤诚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勉励他人,与之共同奋进。
【常鳞凡介,穷且益坚】
“无名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敬你的沉默,和每一声怒吼;敬你弯着腰,上山往高处走;头顶苍穹,努力地生活。”在被问到有没有什么话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共勉时,李晨瑜却毫不犹豫地找出了这一串歌词。一首《无名的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鼓点,但是正应了莎翁那一句:“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在耳语般的音乐中,李晨瑜继续说,其实我们都只是这个灿烂而盛大的世界里一个个无名的人,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平凡。但平凡并不意味着要碌碌无为,相反,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向前奔跑,去取得一份普通但幸福的“剧本”。“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英雄往往来自人民,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活法。不必过分焦虑,只管努力向前,自然会拥抱到属于你的风景。
一腔热血忠诚向党,两手碌碌愿不负人民。未来已来,当下李晨瑜的目标是专心读研,而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将会是她现阶段一直激励自己不断向前的动力。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畏沿途丛生荆棘,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这就是李晨瑜,她将在拼搏与坚持中到达梦想的彼岸。
实习编辑 刘熙慧 章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