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吴炫达,男,中共预备党员,湖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现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负责人、2022级辅导员,分管学院青传、资助、社管相关工作。在校期间任学院文体部部长,曾连续参与2020、2021年度湖南省残联动态数据分析课题与调研,曾参与2021年度湖南省社区居务监督管理创新实验区项目(芙蓉区试点),曾担任观沙岭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工作者,曾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工作者、优秀调研员等称号。
(通讯员 周仁静 龙亚宁 刘蕊菡)“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他坚信不懈地奋进是人生的真谛。“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心怀对教育的热爱,散发照亮学生的温暖之光。“不息”是他前进的姿态,而“日新”是他前行的动力。他就是,2022级辅导员吴炫达。
【师大求学,多姿多彩】
大学兼容并包,时时处处体现出“文化灵性”的隽永魅力,也在鼓励每一位学子开阔视野。谈及师大时,吴炫达亲切地以一名学长的身份分享了他在师大求学的经历。这段经历不仅增加了他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让他变得更加成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与理解事物,拥有了看待世界的多元视角。吴炫达曾担任院文体部部长等职务,拥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这些经历提升了他各方面的素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也让他对“责任”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是出于乐于奉献的品质,他曾把一位因生理期极度疼痛而不能行动的女生,从教学楼一路背到了校医院和寝室。他把学生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总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同时也能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平衡学习与工作。
当然,求学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他坦言在学习上也曾遇到困难,比如学术论文的框架一直没有思路,但是他没有逃避困难,而是努力寻找方法,最终在导师和实习地点同事的指导以及与他们的交流中慢慢形成了论文的逻辑框架。
“在出生时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在成长时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全部要通过教育赐予我们。”师大的求学之旅,有苦有甜,有笑有泪,但带给他更多的是成长与蜕变。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每个人都必须找到点燃自己心头之火的力量,那烈焰就是精神的食粮。对于吴炫达而言,那点燃心头之火的力量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时,他直言自己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也非常向往高校的工作环境,学校里无处不在的青春气息总能给人带来活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教育者的关注与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吴炫达对辅导员这一角色的理解——时刻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成为学生大学时期的知心朋友以及思想的引路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行胜于言,他积极地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在与优秀前辈辅导员的沟通与交流中领悟和学习工作技巧,为当好一名大学辅导员不断努力。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每一位平凡而闪耀的人,总是跋涉在自我提升的崎岖之路上,总是以坚韧的心性扛过磨难,总是不懈地以信念和美德修饰自我的本质,总是毫无保留地释放着积极的生命能量。作为一名老师,同样需要超越过去的自己。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高自身的价值。所以,吴炫达时刻保持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干出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定位,走出一条具有个人特色的育人之路。
【厚积薄发,来日方长】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吴炫达都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他曾作为一名调研人员,参与了省残联、芙蓉区政府的调研项目。调研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认清本质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在此次调研中,他认真细致地考察,收获了对各类社会群体的理解与感悟,了解到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让他无比激动与振奋,他表示将继续保持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把每一项工作做具体、做扎实、做细致、做到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这是吴炫达最喜欢的一句话,他始终牢记于心并以此鞭策、激励自己。任何成功都没有捷径,即使有,那条路也一定叫坚持。
人与树是一样的,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根系发达,越想往光明的高处生长,根便越要深深地伸入黑暗的泥土中。表面的风光背后都是厚重的积淀,唯有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耀眼的光芒。
实习编辑 刘慧熙 章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