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谭心怡,女,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在武汉大学2020年全国推免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大学三年专业成绩第三,大三学年年级第一。2020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2019年12月获得校三好学生与校一等奖学金,2018年12月以及2020年12月获得校三好学生与校二等奖学金,2018年12月获得校辩论赛冠军,2018年12月获得校级最佳辩手,2019年4月获得校级模拟法庭竞赛团队奖,2019年4月获得校级模拟法庭竞赛个人奖,2020年12月获得校辩论赛冠军。
(通讯员 吴雨航 詹忻怡 冯秀媛)时刻充满着作为法律人的骄傲感和自豪感,哪怕再累再辛苦,于谭心怡而言,想到自己走在热爱的路上,连眼泪也可以带着笑。理想如同天际的光芒,正是怀着对法学的热爱与敬畏,谭心怡在遍布荆棘的路上不懈追光,最终采撷到法学天际的熠熠星光。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从小关注社会新闻的时候,谭心怡就觉得法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科,其中蕴含着对正义、平等、自由等价值问题的探讨,对一个社会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闲暇时,谭心怡常常喜欢看有关的影视作品,耳濡目染下,她选择了这门学科,希望能真正了解它的精髓。而在实践中的法律适用过程和学理上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谭心怡真正感受到思考的愉悦。
法律是有趣且“枯燥的”,它让一些人激情满怀的同时又会让一些人昏昏欲睡。很多人会觉得法律难学甚至枯燥,而谭心怡却始终对法学怀揣着满腔的热忱与敬畏。谭心怡认为:虽然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会充斥着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但不代表记忆它们找不到规律。例如,在准备期末的名词解释、简答等问题时,她会先试图理解这个他们知识点背后的理论渊源,寻找其中心思想,在难以理解答案表述以及语序逻辑时,她会先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设置或表述。再例如,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时,她总会多阅读几遍,寻找意想不到的精妙设计。
守住心中的一点光,不灭;坚信心中的期盼,不错;执著最后的努力,不败;青春时光的恬静透明印满了来时的脚印,怀着青衿之志,谭心怡在法学的原野上奔驰,直至到达心之所向的远方。
【致知力行 踵事增华】
刚进学校的时候,谭心怡还不是很了解这门学科的学习模式,觉得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方法可能是多做题,而对于需要背诵的部分可能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才准备,但是很显然这远远不够。经过实践,她总结出:一方面,在平时的作业上需要关注书本之外的知识;另一方面,期末考试考察的方向需要尽早准备,才能完成系统性的学习,这样在面对期末高强度的考试安排时才能得心应手。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谭心怡积极参加辩论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认为:一次比赛的成败往往不是取决于个人,而是一个队伍的精心准备。谭心怡认为生活中除了学习还应当有兴趣,而辩论就是她的兴趣所在。在这里她能尽情的思考天马行空的问题,与听众交流,体会思维碰撞的快乐,结识许多志趣相投的伙伴。因此,辩论对谭心怡而言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学习和辩论于她而言无所谓平衡问题,因为他们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活的一体两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人生的仕途上,谭心怡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勤奋,这无疑是鞭策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谭心怡谈及自身对未来的期待时表示,她攻读的学位是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她希望能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文字输出能力,沉下心来,有计划地推进学习工作,在稳步中求前进。
在真正踏入这段新的旅途之前,谭心怡可能无法做好准备。大学的时光太短暂,她还无法好好与这里道别。但她也会慢慢适应这些变化,怀揣着热情,应对接下来的挑战。谭心怡对未来没有一条非常明确的发展道路,她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或许会走向学术的道路,或许会选择律师这个职业。但无论如何,她都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她希望自己是一个永远热爱思考、绝不怀疑理想、时刻保持理性的终身学习者。
谭心怡说:“法学对我而言意味着很多,它会构成我的思维模式,塑造着我看待世界的角度。在遇到社会热点时,它告诉我理性;在处理身边杂事时,它鞭策我走向有序;在深夜阅读书籍时,它所教导我的价值观念又在牵引我走向感性。”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未来的道路也许险阻而又漫长,但是行而不辍,终究会到达目的地;坚持不懈.,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在法学广阔的原野中,谭心怡满怀憧憬与热爱,积累每一缕微弱的光亮,最终会变得像太阳一般明亮。
编辑 李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