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晖】唐凯麟:一颗有温度的心

日期:2019-05-23 20:35浏览数:

 

人物简介:唐凯麟,男,1938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共党员,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教材首席专家、国家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和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思想史和应用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伦理学的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出版著作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优秀成果奖3项,湖南省社科成果优秀著作或论文奖20多项(其中一等奖9项),是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奖”一等奖获得者,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创办的“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系国家重点学科,“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被评定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养了一批伦理学研究的后起之秀。深化和扩展了伦理学研究的范畴,获中国伦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通讯员  林准  刘雪媛  杨晶晶)他的外表,似磐石般坚硬,无论怎样的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都撼动不了深深扎根的信念;他的内里,似菩提般清净,无论怎样的繁花似锦、灯红酒绿,都晕染不了澄澈无欲的专注。他的温度,暖了黎明,暖了春天,更暖了这大千世界中的莘莘学子。

 

 

 

 

 

 

【一念系河山】

唐凯麟教授教授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曾亲眼见证了祖国的孱弱与困顿,目睹了人民的苦难与悲痛。受尽鞭挞的耻辱、山河破碎的迷茫,曾给他们这一代人的脊梁上以深刻的烙印。所以,唐教授从小就播种了一个梦——一个愿奉献自己、织补河山锦绣的梦。

1957年,唐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此时的他,初出茅庐,因国家的需要和党组织的安排,成为了一名哲学系的学生。当时的哲学专业,要求学生文理兼备。既要学习高数、物理、天文一类的自然科学,又要学习文学、历史、哲学(当下的专业内容)一类的人文学科。在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各门学科后,他渐渐寻找到自己的热爱——美学。热爱是属于自己的,事业是献给国家的。尽管最初的他被美学的奥妙所吸引,但因当时的国家建设需要培养一批伦理学人才,他便毫不犹豫地转身,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伦理学研究。

国家的召唤,是坚定不移的信仰,决定了唐凯麟教授一生命运的轨迹。党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挽救,又引领全国人民重新站起耕耘明天。他成长在这片贫瘠而又孕育着希望的土地,怀揣着一腔忠诚,那颗燃烧着热血的初心,始终遵循党的领导,心系黄土地上的苍生,眷念祖国生生不息的辉煌。

这是这颗心的温度,一念系河山。

 

【一心思育人】

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唐凯麟教授成为了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历糅合敏锐的观察力与成熟的思辨性,让他对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有所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针对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安排,唐教授认为是必要的。但对比欧美国家耳濡目染式的教育,我们国内的教育方式仍存在缺陷。例如,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将不能取得深入人心的效果。又如,教育没有完全契合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大学阶段前“压迫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上大学后的“解放”给足了这一“压迫”反弹的空间,使得部分学生因个人的任性和放任而不肯再用心读书。这正是由于教育没有完全契合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与预期不能很好的契合。  

另外,针对社会上提倡“教育产业化”的声音,唐教授坚决反对。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它不是可以用来市场交易的商品,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该享有的权利。在大约一百多个国家推行义务教育的当今,我们难道要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吗?因此,必须校正“教育产业化”这一不当的教育理念,采取更正确的策略和方针,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通过教育,国家要将正确价值观念的种子播撒于每一方心田,将民族的未来放心交给这些接受知识熏陶的后起之秀。我们必须要重视教育,理性看待教育发展的得与失,并积极而热情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革。

这是这颗心的温度,一心思育人。

 

 

 

 

【一愿共长安】

“2019中国伦理学大会”拟定于今年11月在湖南长沙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为“伦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唐凯麟教授看来,这一主题非常符合当下实际,且意蕴深远。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产智能化的浪潮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休戚与共的命运。早已将人类彼此联系到了一起。世界需要达成共识,依靠整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达成共识、形成真正友好互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需要科学技术层面的交流、政策制度层面的协商,更为深刻的是要形成普遍的价值规范,以价值为导向,指导人们的行为。而这正是伦理学的任务。

诚然,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关系到伦理学,但伦理学的研究在其中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更多地注重工具理性,正是由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提供材料、人的主观能动性注入“灵魂”,才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恰如转基因食品的问世,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新方案;又如人工智能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新的便利……科学是客观而清晰的,创造和运用科学的人却是主观而复杂的,这其中的利弊得失,离不开人的思考与抉择。转基因食品是否会潜在地改变人类基因、人工智能与传统伦理的冲突该如何解决……这都是值得我们平心静气去思索的问题。所以,强调伦理学的重要性,即是在号召更多的人关注价值理性,并培养人文精神。

怀着对生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畅想,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前进,共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上建构一个安身立命的绿洲。

这是这颗心的温度,一愿共长安。

物理学中讲到,热会传递。所以,这份温度也应属于更多的人。唐凯麟教授对当代大学生充满了期待,他希望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抓住这不再重来的时光,因为这是人的短暂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可以自主发展的岁月。鲁迅先生曾说:“外面的进行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因此,我们要热爱读书,于字里行间穿越更浩渺的时空;要乐于思考,尤其是应自觉站在哲学的高度去考虑问题,于柳暗花明处抬头仰望星光点点的苍穹。请坚信,在跨过重重迷雾之后,定能欣赏到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绝美盛景。

拥有一颗有温度的心——铭记这世间一切,皆与我有关。

 

编辑  熊科龙

 

上一条:【青衿芳华】余成运: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下一条:【师大人物的一天】果中乐园——水果拼盘大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