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青矜芳华】黄嘉仪:寻真理之路,品淡然墨香

日期:2021-04-28 20:26浏览数:


人物简介:黄嘉仪,女,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生物科学(基地)专业。曾任生科院团委青年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第二负责人,现任生科院团委“区校共建”项目部第一负责人。2019年第七届蓝田记者节青留影二等奖,2019-2020年度综合一等奖学金。2019年3月进入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实验与科研工作,并于2021年以合著者身份在SCI一区期刊投稿论文1篇


(通讯员 邝佳庭 肖月铃)于科学研究中折射出创新力,探究微观视野;于文学领域中焕发出明亮色彩,体会文辞雅致;于黄嘉仪而言,科学与文艺应两开花,心有科研的同时,也有用笔书写生活的情致。


【坚韧不拔,心有所向】

一次“新生面对面”导师介绍实验室活动,让参与科学研究这一想法在黄嘉仪心中萌芽,她通过多方了解,意中副主任冯浩教授的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想法就去争取,黄嘉仪带着对科学研究的期待和渴望,来到冯浩教授办公室,向其表明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意愿。然而,参与科研工作并非易事,起初她没能得到教授的肯定。黄嘉仪并未就此止步,经过后续的频繁交流,教授最终向她抛出一个决定性问题——能否做到每学期专业排名位于前三。


黄嘉仪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如愿进入实验室的她深知,这是机遇,更是挑战。而教授所提出的问题,如三角铃般时刻提醒、激励着她,怀着决心和信心,坚定不移地在科研之路前行。自习室和实验室常常出现她的身影,密密麻麻的笔记,印刻她勤勤恳恳的学习成果;反反复复的实验,倾注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毅力。疲倦之时,伏在课桌上小憩片刻,她便照常重新投入到学习和实验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扎扎实实熟记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实验室和自习室里穿梭——是黄嘉仪在大学生活里的常态。即使处于考试月,她也有条不紊,保证稳定的学习进度和效率。大学三年,目标明确与自律,是她的代名词。


【笔酣墨饱,致远琴心】

黄嘉仪在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同时,乐于翻阅文史类相关书籍以丰富自我,沉浸其中必有所得。如她所言,打好语言基础,才能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在各个领域开出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黄嘉仪回忆道,冯浩老师提及对研究生的面试时,能够明显感受到语言表达能力这方面的欠缺。对此,她有所领悟:作为一名理科生也需要有科学素养下的人文关怀,如今很多大型比赛的答辩、论文递交的中文材料甚至是一个汇报展示,都要求拥有准确性和逻辑性兼具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着对文字的喜爱,以及对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追求,黄嘉仪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写数篇随记或散文。其中有生活感悟: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有对书籍的思考:收藏人生与收藏书籍,理科生并不擅长,但你要学会阅读与思考;也有对环境的认知:闹也好,静也罢,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氛围,人的主观意识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她笔下的志趣,墨上的灵魂。


如一首诗,文字是对生活起伏的韵律吟咏;如一幅画,笔墨之下是面对生活的洒脱、情致;于书香笔墨中流转,以情雅之心记录点点滴滴。


【顺其自然,把握当下】

古有泼墨画,“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 而人生和未来亦如此,墨迹四散,在一张白纸上自然流淌渗化,再细细勾勒出一幅理想画卷。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黄嘉仪始终保持争取主动权的积极心态。出于兴趣,她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而后她发现自身与专业的契合度不理想,加之向往与试剂和实验器材为伴的科研环境,转入生科院。在这个探索与转变的过程中,她总结道,“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与浮躁、急功近利的年轻群体不同,黄嘉仪倾向于顺其自然,不给自己施加过多压力。面对耗费几天时间仍无进展的实验、学习和生活的烦恼,学生工作上的摩擦……当负面情绪上涌时,黄嘉仪意识到,“弦绷得太紧了,也应该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她踏实于当下,从文辞到科研,有自己的定位:学习实验技能,涵养创新意识,“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在科研这条道路上走得好一点,稳一点。”


沙石几经淘筛,方可撷取其中的黄金,麦芽几经发酵,方可品尝其中的甘甜。黄嘉仪是一个淘金者、酿酒人,她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发现新大陆;在文字中酝酿出人生的思索;怀有一颗坚定之心,保持一种人文情怀;直面当下,安然前行。

编辑 王静


上一条:【师大人物的一天】生科院标本馆——行标本之旅,携实践真知

下一条:【青矜芳华】吕荣鹏:平淡却不平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