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梦帆,女,共青团员,2023级知识产权学生。曾任法学院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艺术团器乐组组长。曾获2023-2024年度综合二等奖学金、第十七届学生太极拳比赛团体二等奖、获评太极拳比赛个人“优秀运动员”称号、校民族文化艺术节一等奖、“法韵剧展”普法情景剧一等奖。曾参加法学院西部发展协会赴张家界永定沅古坪镇暑期实践活动、漾翅县级政府法治形象评议调研实践活动、蓝信封志愿活动等。
(通讯员 肖丫 肖乐荣)她是接棒传递温暖的新生小辅,是三下乡路途上体察百态、扛起责任的实践者,是于书信往来间守护童真与善意的“蓝信封”志愿者,亦是在思辨中读懂法条温度的求知者。刘梦帆人生书页的每一笔,都蘸满真诚与热忱,每一步,都循着成长与担当的轨迹。
【温情传薪,善意绵延】
善意的传递从来不是单向旅程,而是从被照亮到成为光源的循环。刘梦帆与“温暖”的羁绊始于初入大学时小辅给予的陪伴与指引,这份感动后来也融入她的行动。她回忆道:“刚入学时,很多东西都不熟悉,有点迷茫和紧张。是小辅们耐心地带我熟悉校园、解答我的各种问题,军训时也经常关心我们的状态,那种被照顾、被支持的感觉特别温暖。”正因为亲身感受过小辅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她才更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陪学弟学妹们度过这段独特且重要的时光。
参与“蓝信封”志愿活动是刘梦帆传递善意的另一种途径。她在大一时加入这个队伍,从此与一位在河南上小学的小妹妹结下了跨越地域的书信情谊——之后的每个月,信笺载着彼此的生活碎片穿梭两地,她会分享大学生活的趣事、旅途见闻,小妹妹也会毫无保留地倾诉心事,课堂上的小插曲、成长中的小烦恼,就连学习上的困惑与偶尔的焦虑,也愿意在信里向这位相隔千里的姐姐坦诚吐露。
“书信中的她时常自信阳光,偶尔的诉苦也让这份相遇更加真实,原来隔着距离也能触摸到彼此柔软又鲜活的心。”刘梦帆感慨道。每一次拆信、回信,都在拼凑着这位异乡朋友的完整形象,小妹妹字里行间的纯粹与真诚,也让她时常想起儿时的自己。在她看来,这段持续一年半的通信从不是单向的付出,“与其说我在陪伴她,不如说这是一场双向治愈。”这份温暖的记忆早已被她妥帖珍藏,成为心底的宝贵印记。
【多维砺行,广拓见闻】
在大学这个探索无限可能的原野,刘梦帆追求全面发展,在学业、学生工作与实践活动的平衡中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与法学的相遇虽始于偶然,但两年的学习让她真正与法学相知相融。随着高中时习惯于“追求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被打破,她逐渐明白,法学没有唯一解,每个案例背后都藏着社会现实与人文温度。两年的法学学习让她得到不少成长:“从过去习惯独自解题,到主动与同学分工协作、围绕案例展开头脑风暴,我不仅在思想碰撞中学会倾听与沟通,也更懂得兼顾理性与同理心。”
学生工作也为她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从学生会文艺部干事到副部,每一阶段她都尽职尽责。为了呈现更好的晚会效果,她主动自学舞美知识与剪辑技巧,将创意融入细节;面对“干事既要承担日常工作又要参与演出”导致分工失衡的问题,她在协助部长协调部门成员分工的过程中,练就了高效的组织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这些经历充满忙碌的汗水,也饱含与伙伴并肩作战的情谊,那些一起排练节目、熬夜筹备晚会的日子,都成了回忆的佳酿。
两度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更让她理解知行合一的重要性。2024年暑期前往张家界沅古坪镇,她跟着团队记录傩面制作、阳戏等民俗文化,探访自生桥、蝙蝠洞等自然景观,也在与政府工作人员的相处中,见识到他们活跃融洽的工作氛围。
2025年,漾翅团队组织的湖南十七县区法治调研则更具挑战。预调研过程中,团队屡屡碰壁,险些失去信心,但她与伙伴们及时调整策略,最终顺利完成问卷。调研途中,队友为磨破脚的她处理伤口,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建材店老板娘寻找“菜贩占道影响生意、反映多次无果”问题的投诉途径,让她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法治政府建设的任重道远。忆起此事,刘梦帆感触颇多:“下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的真实生态,也让我明白法律人肩上的责任。老乡们晒红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和真诚的道谢,都化作我继续前行的动力。”那半个月,她走破了鞋子、晒黑了皮肤,却真实了解到基层百姓的生活,在挫折与感动中读懂了责任二字的重量。
从法学课堂,到学生工作、基层实践,每一个领域刘梦帆都不曾敷衍,始终以踏实的态度汲取养分。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专业素养、组织能力与共情意识,更让她在探索中清晰了何为成长:“成长不是单一维度的前进,而是在不同体验中完善自我,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最终成为更强大、更有温度的人。”
【心向繁花,笃行致远】
刘梦帆生活的底色,潜藏在对待日常的积极态度与奔赴未来的坚定方向里。
于她而言,兴趣从不是无关紧要的点缀,而是润泽身心的养分。闲暇时跳一支舞、打一场乒乓球,能让她从长时间的课业中抽离,在多巴胺与肾上腺素分泌的作用下尽情释放压力;抱着吉他拨弄琴弦的时刻,是独属于自己的放空时间,纷杂思绪在旋律里渐渐宁静;周末打开一部电影静静观看,细腻的叙事、鲜明的画面为她打开新的视角,带来超越文字层面的思考。出乎她意料的是,高考后偶然培养的拍摄剪辑爱好,竟成了大学生活的加分项——学生工作里筹备晚会的视频素材、三下乡实践中的调研记录,都被她用镜头梳理、用剪辑串联,这份热爱不仅为团队助力,也让她收获了更多认可。
面对学业与实践中的压力,刘梦帆有着自己的解压锦囊。每当要迎接面试,她会提前设定奖励机制:“不管结果如何,结束后一定要去吃顿爱吃的或者和朋友见一面”,这份对“小美好”的期待总能悄悄稀释紧张。在考试周的高强度学习里,她也从不怠慢饮食与睡眠——认真咀嚼每一口饭菜,让身体获得充足能量,每天固定进行30分钟午休,为下午的学习储备精力。晚课后走回宿舍的路上,她会主动找寻情绪出口,给家人打个电话聊聊日常,和朋友吐槽几句小烦恼,积压的情绪便在轻声交谈中慢慢消散。
这份从容与通透,也延伸到她对未来的规划里。从前,她面对未来总带着几分彷徨,在保研、考研、考公的选择中反复纠结,直到律所实习的经历让她豁然开朗——前辈们专业严谨的态度、团队里自由开放的氛围,让她坚定“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目标。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与世界交手的二十年里,刘梦帆就这样怀着真诚、勇敢、坚定走向那个充满未知却又发着光的未来。诚如她所言:“若上帝还未向你伸出援手,说明他选择相信你。”于是,她怀着铮铮志气,一次又一次选择相信自己,哪怕大雨滂沱,前路泥泞。世界即在眼前,路即在脚下,她矢志不渝。
一审:龚静宜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