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郭林龄,女,汉族,预备党员,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2022-2023年度,任化学化工学院2209班学习委员、院团委宣传部干事;2023-2024年度,任化学化工学院2207班青委、校团委青年创新创业指导中心项目部副部长,化工院辩论队副队长;2024-2025年度,任校辩论队副队长,化学化工学院2206班学习委员。2022-2023学年,获校综合二等奖学金兼“三好学生”称号,获校蓝田杯辩论赛六强,获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2023-2024学年,获校综合一等奖学金兼“三好学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队长)、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队长)、首届湖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获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发明创造奖特等奖、获湖南师范大学共青团优秀创新创业之星、院优秀创新创业标兵、院挑战杯特等奖(队长)、院互联网+一等奖(队长)、湖南省六校联赛冠军兼单场最佳辩手、校蓝田杯辩论队六强、参与三下乡活动获多项国家级优秀团队;2024-2025年,获校杨树达奖学金一等奖、达康维嘉科研奖学金,“求是杯”全国书院共同体联赛季军。
(通讯员 尹秋月 王菲 刘梦莱)人生长路从无捷径可循,每一程都需开拓者以信念丈量。在青春飞扬的校园岁月里,郭林龄始终以星辰为引,在知识的原野上执着拓荒。晨光熹微时她与典籍对话,夜深人静时实验室的灯光仍映照着她探索的身影,思维的触角在理论与实践间不断延伸。当春华遇见秋实,她将理论结晶编织成科研长卷;当时光沉淀智慧,创新之种已在她深耕的沃土中破土萌芽。岁月流转见证着这位青年学者以热忱为笔,在时代的画布上勾勒出属于奋斗者的璀璨轨迹。
【墨染晨昏,志贯星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古语深刻揭示了成功的关键在于从简单和细节入手。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质——认真细致的态度。郭林龄总是选择坐在教室的前排,这样不仅能更清晰地听到老师的讲解,还能更紧密地跟随老师的思路。她不仅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还会仔细记录下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这种专注和细致的学习方式,使她能够高效地掌握课堂上的核心内容,为期末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课堂学习,郭林龄还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她认为,实验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淀。在实验过程中,她能够暂时摆脱学业的压力,专注于手头的操作和数据,这种专注让她在浮躁的时刻找到内心的平静。实验带给她的不仅是学术上的收获,更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和成就感。她发现,通过实验,她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她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每一件小事的认真态度。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实验研究,郭林龄都以一种严谨和专注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不仅帮助她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唇枪舌剑,据理力争】
“辩论是思维的磨砺,它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加清晰和锐利。”诚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言。郭林龄坦言,自大一刚开学,她就积极投身于院内的辩论新生杯,与同班同学并肩作战,开启了辩论生涯的首次征程。团队间的默契配合助力他们成功晋级决赛,而郭林龄凭借出色的表现,加入院队和校队,现在是校队副队长。谈及辩论中至关重要的个人能力,她毫不犹豫地指出是“辩证目光”。在辩论场上,她强调一定要深入理解己方论点的底层逻辑,找出双方的矛盾根本,再针对性攻击。
作为校队副队长,郭林龄曾带领新队员前往武汉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参与校际辩论赛。期间,她认真安排备赛模辩,为新队员做好辅助工作,即使自己没有亲自上场,但能为辩论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也觉得十分幸福。郭林龄认为,辩论给予她最大的收获便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缜密的思维逻辑使她在面对化工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时都有较清晰的学习思路。这种能力不仅在学习上大有裨益,更渗透进了与他人的社交沟通中。不论是和老师朋友私下沟通交流还是面对项目答辩时评委老师的犀利提问,她总能迅速把握对方的话语核心与思维脉络。
参加辩论赛的这段经历,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那些与队友并肩备赛的深夜,她和队友为了打磨逻辑链反复推演,为了寻找论据翻遍文献库。这份在思维碰撞与心灵共鸣中淬炼出的情谊也是她喜欢辩论的理由。辩论赛事更让她邂逅了无数耀眼的灵魂。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人在同一道辩题上发表着自己的观点,这种多元的思维碰撞,如同棱镜般折射出世界的多相,让她看待事物有了更开拓全面的视角,并努力向更优秀的人靠近。
【保持节奏,戒骄戒躁】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道”,有人选择保研而攻克专业知识,有人选择毕业就求职,也有人参加竞赛丰富简历,同龄人的压力不断增强,但是郭林龄直说她的压力并不来源于此。“因为我跟其他大部分大学生不同,在同龄人努力卷绩点的时候,我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她从大二加入导师课题组,关注节能减排相关课题,并积极提供解决方法。参加节能减排竞赛,获得第一届湖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竞赛一等奖(师大唯一),节能减排国赛三等奖,并获校学生发明创造奖特等奖,杨树达奖一等奖。参加竞赛之余,她也不忘专业课题的研究。她作为负责人申报的大创项目获国家级立项,中期答辩成绩优异。由于对自身的要求,郭林龄“强迫”自己做好每一件事,不论是实验还是竞赛,她都花费精力以求精益,这时候就需要她保持自己的节奏,少焦虑,多协调。
在众多大学生中,郭林龄独树一帜,热衷竞赛,从学科挑战到互联网+项目,无一不涉猎。压力源自内心的高标准,她精益求精于每项任务,既做实验又备赛,坚持自我节奏,戒骄戒躁,力求平衡,少虑多行。
郭林龄的大学生活如同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既有唇枪舌剑的激烈交锋,也有潜心钻研的沉稳从容。她在辩论中磨砺思维,在竞赛中追求卓越,用行动诠释了“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的信念。无论是辩论场上的逻辑交锋,还是实验室里的精益求精,她都坚持自己的节奏,戒骄戒躁,不断突破自我。成长的道路并非千篇一律,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才是大学生活最宝贵的收获。未来,郭林龄将继续带着这份执着与勇气,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一审:龚静宜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