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贺立,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系,曾任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宏观经济、城市治理与经济、环境经济与政策、可持续城镇化、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等各类课题6项。已在《Cities》《中国经济问题》等领域内权威、国内外高水平SCI/SSCI/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
(通讯员 白千汇 瞿睿劼 曹雨西)她相信“于智慧之巅,会望见心灵启迪”,于是她不断探索,用热爱教育的情怀激励着自己;她坚信,“勤勉耕耘,果自满枝”,于是她矢志不渝,一步一个脚印,终抵学术殿堂;她明白“为师者范,以德为先”,于是她身正为范,以高尚师德引领每一次学生的成长。如今,回望来路,才发觉满是荣光。
【初心:师恩铸梦启新程】
“提灯引路,路漫漫其修远;言传身教,教谆谆而明道。”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总有一些人以智慧之光指引方向。在贺立的成长历程中,那些在她成长路上悉心指点、无私帮助的老师们,始终如启明星般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那些曾为她答疑解惑、倾囊相授的师长们,用智慧之光点亮了她对教育事业的向往。在北师大攻读硕士期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逐渐内化为她的人生信条,那份对学术探索的纯粹热爱,也在书香浸润中愈发清晰。
“春风化雨润无声,桃李成蹊自有情。”在职业选择之际,她怀揣着双重憧憬:既渴望拥有深耕学术的自由空间,又期盼延续师者的传承使命。“端庄如月映书卷,才情似玉自生辉”——这不仅是她对自身气质的期许,更是对教育者形象的深刻理解。大学教师的职业蓝图,恰好完美融合了她对知识探索与育人成材的双重追求,犹如一棵幼苗,在她心中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挑战:坚韧不拔攀高峰】
学术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的香港求学之旅,注定是段充满考验的征程。当社会动荡与新冠疫情接踵而至时,贺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境求学的重重阻碍、线上教学的适应压力、繁重学业的精神负荷……但她却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将困境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在云端课堂里保持专注和主动,通过跨地域协作突破研究瓶颈,这份临危不乱的气度,彰显着她的精神底色。
初登讲台的那年,两门全新本科课程的教学重任骤然落下。没有现成的教案可供使用,她就从零开始构建知识体系;缺乏教学经验,便化身“教育学徒”,向前辈取经、与学生共创。正是这种“教学相长”的智慧,让她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博士生到青年教师的华丽蜕变。
【平衡:学术生活皆精彩】
学术和个人生活,如同天平的两端,需要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对她而言,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智慧。她深知,只有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才能更好地投入与享受。在工作时,贺立全神贯注、尽心尽力。无论是备课、授课还是科研,她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而在生活时,她则尽量放松自己,享受属于自己和家庭的时间。她喜欢阅读、旅行、运动,这些爱好让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平衡学术和生活,她注重计划和安排,提前制定好每天或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尽可能详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行程。从而能更好地分配和管理时间,确保学术追求和个人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在贺立的生活哲学中,学术与生活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生命的丰盈在于多元体验,”她常这样分享,“就像交响乐需要不同乐章的交替,完整的人生需要多重角色的和鸣。”为此,她努力成为一个多面的人,一个“斜杠青年”。在追求学术目标的同时,她也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这些不仅帮助她调节工作压力、缓解不良情绪,还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多彩。而在学术追求方面,她始终保持着自驱力。她深知学习是一生的事业,自信、自律和有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在贺立看来,女性没有固定的或者应该的位置和模样。她表示:“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家庭生活中,大家都可以出色地表现自己、兼顾多重角色,自信勇敢地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和高度。”像她所说的那样,保持自驱力、坚韧不拔,努力平衡学术和生活,就一定能帮助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她祝愿所有人都能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而她也将继续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向前奔跑,用汗水滋养桃李,用丹心培育栋梁。轻盈数行字,却浓抹一生人。
一审:王思彤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