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陈淑娟,女,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保送至湖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曾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兼健康服务部第一负责人,2023级班导,2022级名誉寝室长,班级宣传委员,2024年秋季教育实践实习队长。曾获第13届“华文杯”全国高校生物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一等奖、湖南师范大学“洋光杯”第36届“未来教育家”竞赛特等奖、湖南师范大学第9届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度长沙市妇幼生命科学奖、湖南师范大学2021-2022、2023-2024年度校二等综合奖学金、2022-2023年度校三等综合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称号、2023-2024年度“校优秀学生会干部”“百优共青团干部”“腾龙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导助理”等荣誉。曾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于SCI一区《Aquaculture》期刊发表论文一篇。
(通讯员 张韵哲 吴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陈淑娟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矢志不渝,一往无前。她以勤奋为笔,书写辉煌篇章;她以热爱为帆,坚定航向,乘风破浪。
【初心不改,百折不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陈淑娟的教育初心是一颗火种,燃烧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她的初心萌芽于高中生物老师的教育细节,在教育实践中长成参天大树。
高中生物老师,是陈淑娟教育路上的第一盏灯。这位老师总能让课堂充满趣味,也总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暑假家访时,老师送给她《爱心与教育》,书的扉页上写着:“教育是人与人的相遇,愿你成为点燃星火的人。”而正是这本书让她遇见了第二位“灵魂导师”——李镇西。正如李镇西所说:“原来教育不是站在讲台上俯视,而是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在泥泞中寻找星光。”
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陈淑娟投身于教育实践,在三下乡的田野里浇灌初心,她带着《爱心与教育》走进岳阳平江县的山村小学。教室里,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挤在一起看一台一体机。她教语文、带活动,离别那天,孩子们围着她喊:“小陈老师,我们爱你。”这些瞬间让她明白,教育不是高楼大厦里的精致课程,而是让每个孩子相信:有人愿意为他们多走三十里路。对于陈淑娟而言,教育或许不需要太多宏大叙事,它始于一杯牛奶的温度、一次家访的期待、一段山间教室的录音,最终沉淀为一种信念:真正的教育者,既要像生物老师那样把知识化作春风,也要如李镇西那般把脚印刻在泥土里。她的初心,不过是让每个平凡瞬间,都成为点亮生命的火种。
陈淑娟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想。最初被老师影响而种下的教育种子,如今终于成长为立志投身教育事业的参天大树,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未来,她也必将在教育领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书写出更多动人的教育篇章。
【张弛有度,进退裕如】
在生活这方广袤且日新月异的舞台上,陈淑娟就像是一个独特的舞者,怀揣着专属的梦想,以别具一格的姿态奋勇向前,恰似逆行穿梭在老旧唱片纹路间,于斑驳时光与新奇未来中,踏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鼓点。
热爱生活,乐于交友的陈淑娟初入湖师大便选择进入了学生会的健康服务部。在这里,她参与到各种有趣的特色活动中,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收获了节日里学长学姐的暖心礼物,更是培养了处事不惊的能力。在采访的过程中,陈淑娟也多次提到:“我非常地热爱这份学生工作,学生会是一个很温暖的集体。”此外,她还担任着班级的宣传委员,积极宣传各种志愿活动,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志愿名额。正是她的这份热爱与负责的态度,让她收获了同学们的喜爱。
追求热爱的同时,陈淑娟也谨记着学习的重要性,尽管在课余的时间里她选择尝试各色兴趣爱好,但在课堂上她一定会全神贯注、认真负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陈淑娟往往会提前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开始功课的复习。凌晨两点的灯光是她学习路上最忠实的伙伴,学长学姐补足的信息差与复习资料是她最大的助力,往日课堂上认真投入的姿态是她往前冲的底气。在长期的全神贯注与一个多月的冲刺下,陈淑娟总是能够获得令自己满意的优异成绩。
【清风匝地,木槿花开】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热爱教育行业的陈淑娟在大学三年积极投入到了教育实践与教师技能比赛中,从中汲取经验、培养能力,为日后教书育人的理想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当陈淑娟登上讲台,此前萦绕心头的负面情绪便会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平静乃至欣喜。因此,她早早就确定好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并始终坚定不移地为之拼搏奋进。在之后的时间里,陈淑娟在教育实习与教师技能比赛中不断地往返奔波,脚不沾地已是她的常态,所幸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教学心得越来越丰富,教师技能也愈发地娴熟,她将自己磨练教师技能的方法总结为六字口诀“多看、多练、多听”。多看有三看:一看优秀案例,她会为自己设定模范目标,并朝之努力前进;二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姿教态以及他们对课堂的把控;三看身边优秀的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学习。多练又分为练胆量、练熟练度以及练教姿教态。陈淑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她会在各种互动环节积极举手发言,以此练习自己的胆量,语言表达和逻辑框架,也会在赶路、吃饭的空闲里回忆自己的备课教案,做到脱稿讲课。多听也就是听建议,每一次的备课陈淑娟都会找人来听,并及时地接收他们的反馈,不仅要听熟人的建议,也要听陌生人的建议,更要听老师的建议。
此外,陈淑娟也擅于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方法、汲取精神动力,朱新瑜同学作为她身边的优秀案例,一直是她学习的标杆。如陈淑娟所言,她们既是可敬的对手,也是可亲的朋友。而就在这样的竞争与合作中,她们一同进步、一同成长,这也是她教学技能娴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淑娟会全身心投入当下的实习调研任务,随后奔赴湘西,投身支教事业,为期一载。对此,她内心盈满了兴奋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在那片希望的土地上,那呈现燎原之势的教育星火。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在成长这条泥泞之路上,陈淑娟起初并没有料到自己能够走这么远,只是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忠于自己,热爱生活。但那些点点滴滴、日日夜夜,最终将她托举进梦想的殿堂,她欣赏过沿路的风景,也得见山顶的风光,正如她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