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晖】曾子豪:芳华待灼砥砺深耕,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日期:2024-12-10 09:09浏览数:



人物简介:曾子豪,男,1996年9月出生于湖南常德。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健康心理学硕士,湖南师范大学健康心理学博士,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临床心理学博士,2024年9月起入职湖南师范大学,任校聘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人际情绪调节对个体发展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方法涵盖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同时借助心电图(ECG)和基因技术进行辅助研究,并逐步向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拓展,以期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提升和完善。

(通讯员 彭文曦 李奇)循梦而行,向阳而生,曾子豪满怀对心理学的热爱,在科研的道路上不辍前行;君子不已,日日自新,他唯愿呈螺旋式向上攀登,格物致知,以灼灼芳华踵事增华。不至于前,不止于此,曾子豪正如奔涌的后浪,正踏歌而行,滚滚向前。

【缘起年少,心藏须弥】

“风起于青萍之末”,曾子豪与心理学的不解之缘亦始于孩童年代那小小的好奇心。幼时起,他就时常观察身边人的情绪变化,思考其言行背后暗藏的心理活动。日益长大,他心中的好奇也逐渐转变为意识与责任感,推动着他逐步理解心理健康于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更促使他萌生了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想法,引领着他探索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帮助更多的人应对心理挑战。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何冰所言极是。从湖南农业大学,到湖南师范大学,再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曾子豪心怀对专业的热爱与认同,不断摸索前行。他明白职业选择最终仍要勾联实际,却深知没有热爱与认同感什么都难得长久,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曾子豪则坚定地走向了他所热爱的心理学。恒心与韧性助力他持续研究,开放的心态和极强的学习与适应的能力则引他领略更绮丽的风景。曾子豪将热爱融入职业,把热爱变成生活,在探索心理学的道路上且歌且行。

【静默如初,教研共进】

从科研到教学,从学者到老师,一系列的转变对曾子豪而言无疑是一项极具分量的挑战。他直言,科研注重探索未知,需要创新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而教学则更多为一种知识传递和价值引导,需要的是耐心、同理心和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初入院校,身份的转变让曾子豪得以更直观地看见二者之间的异同。他意识到,即使目标与导向不同,方法与能力的需求不同,教学与科研却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心血,同样充斥着压力与乐趣,更是相辅相成,互融互通。

而谈及这一学期的工作成果,曾子豪则腼腆一笑,谦虚地给自己打了七分:“这是我正式教学的第一个学期,虽然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但在课堂互动和调动学生兴趣方面,我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器成还须久为功,曾子豪坚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唯愿在今后的工作中拾遗补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温声寄语,善理心绪】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都会因就业迷茫而感到挫败,因人际交往或感情经历问题而陷入抑郁。对此,有过深入研究的曾子豪放缓了语气,并表示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够好,而是成长过程中相当自然的一部分。

“情绪是身体和心理的信号,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他鼓励有此情况的同学悦纳自己的情绪,并通过音乐、运动等方式寻找积极反馈,释放情绪,同时也借此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学会改变认知,更为客观地看待情况。作为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曾子豪深谙情绪对人影响之大,所以他亦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在无法自行调节与排解情绪时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学海无涯,悠歌且行】

谈话间,曾子豪着重强调了确立目标、持续努力和勇于尝试的重要性。

同为年轻一代,曾子豪不愿占据制高点,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江山”,而更倾向于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心得与感悟,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与他人互促互进。他认为,同学们初入大学,理应不断尝试新领域、拓宽新视野,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探索人生的别样景致。但大学生活也绝不止于此,学习与提升仍是这四年的主旋律。正因此,曾子豪建议同学们建立短期与长期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充分利用资源与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追求理想事业。

从科研走来,曾子豪伴热爱前行,步入教学,他亦携谦逊精研。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心理学的宽广天地仍待他砥砺深耕,芳华灼灼亦留他谱写华章。

一审:段如意

二审:李蓉


上一条:【青衿芳华】唐清华:青衿志远,风华正茂

下一条:【青衿芳华】陈颖佳:在挑战中绽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