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线+

新闻在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在线 > 正文

高校智援解基层之困:法学院研究生实践团法律服务精准落地

日期:2025-08-20 20:33浏览数:


(通讯员 袁俪溶 陈怡)7月上旬,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扎根慈利县广福桥镇开展法律基层治理专项实践。团队聚焦广福桥镇基层治理难点与群众法律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合同审查、法条汇编、答辩状撰写等多元法律服务,为广福桥镇法治化治理注入专业动能。


精准把脉合同纠纷 专业审查防范风险

根据广福桥社区书记的要求实践团针对社区石蛙养殖基地场地租赁合同引发的纠纷开展专项法律服务。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深度交流,详细了解纠纷焦点与社区诉求,并对现有《石蛙养殖基地场地租赁合同》进行了逐条、逐款的细致审查。结合《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及实践中的常见风险点,团队重点完善了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与时间、场地用途限制、维修保养责任、合同解除条件等核心条款,特别明确了违约责任划分与争议解决机制。



实践团与社区负责人探讨合同修订细节


在修订文本的同时,实践团向社区提交了法律意见书,清晰指出原合同中存在的法律漏洞及潜在风险,并就未来签订类似合同时需特别注意的法律事项如主体资格审查、权利义务对等性、条款表述严谨性等进行了专业指导,为社区依法化解纠纷、维护集体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汇编土地法条“工具库” 赋能基层治理专业化

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农村土地纠纷多发且工作人员自身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为此,实践团精心编纂了《社区常见土地纠纷法律法规实用汇编》“土地法条库”系统梳理了与社区治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内容聚焦土地权属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使用、邻里土地纠纷调解等高频问题。


《社区常见土地纠纷法律法规实用汇编》封面和部分目录


团队成员对法律条文进行筛选、归类与精炼解读,确保内容实用、易查询。该法条库以电子文档形式交付社区,成为工作人员日常调解纠纷、解答咨询、依法决策的“掌中宝”,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响应基层需求 精撰答辩状筑牢法治基础

二轮土地延包政策背景,实践团受村书记委托,针对官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争议开展答辩状撰写工作。团队与联村班子、村干部深入对接,全面梳理案件细节与争议焦点;在学院专攻土地法的校外导师及土地法博士师兄悉心指导下,吸纳专业意见,历经六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定稿。


实践团成员向村书记了解争议细节


答辩状以“是否实际依赖本集体土地作为基本生活来源、是否切实履行集体组织义务”为核心判断标准,结合当事人长期在外务工等事实,系统论证其不符合成员资格的实质要件。同时,明确援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及相关法规,强调集体资产分配应恪守“一人一权”原则,保障集体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实践团成员在学习探讨


实践团成员借此机会深入学习土地法相关法规,提升了专业素养。团队通过系统梳理案件事实、精准适用法律条文,确保答辩状法理依据充分、逻辑严密,同时兼顾乡情民意与集体利益,实现了法律专业性与基层实践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实践也为基层化解同类纠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专业范本。


此次实践搭建起高校专业资源与基层法治需求的有效桥梁。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实践团以合同纠纷调解为切入点,通过编制实用法律手册、撰写专业答辩状等举措,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用工具。在服务过程中,团队注重培育群众法治意识,推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基层治理新常态。这种输血造血并重的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当下问题,更培养了基层自主法治能力,既化解了眼前矛盾,更播撒下法治的种子。


编辑:王鹏辉 黄绮玲


上一条:世承书院“葡写山海,苹创未来”实践团开展戚继光纪念馆参观活动

下一条:法学院研究生“三下乡”:专访老党员深耕基层,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