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进行教学
授课人分析汉字起源
学生进行书写创作
(通讯员 万航燕 倪子淇 曾锦祥)为传承文字根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7月6日上午,文学院”筑梦夷水·语润金城”赴邵阳市新宁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水庙镇三塘村村委会开展汉字解析与教学特色课程。此次课程以“汉韵溯源·字里乾坤”为主题,由实践队队员倪子淇主讲,小学班全体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中,授课人系统展示了甲骨文、金文、篆书至楷书的汉字演变脉络,重点解析了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四种造字方法。
为增进学生对古汉字的理解,课程结合乡村生活解析汉字。授课人不仅讲解了字义部首、笔画笔顺,剖析了字形结构与字源理据,还将汉字与农耕场景结合,分析了汉字形态与实物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直观理解汉字的构造与含义。此外,授课人还将历史、民俗等知识融入教学,为学生们打开了多元认知窗口,构建起文字与文化的认知桥梁。
在实践环节,授课人引导学生以《说文》小篆为范本进行书写创作。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在纸上摹写出“未来可期”、“一路生花”等小篆作品。部分学生将“禾”、“田”等乡村元素融入笔画设计,实现了文化认知与创造力的结合。
作为实践队文化帮扶的重要内容,此次课程以文字为载体,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在乡村青少年群体中厚植传统文化认同感,切实发挥了三下乡活动的文化赋能价值。
编辑:邹镕基 翟欣晨 刘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