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这是《南岳记》中所写,岳麓山也因此得名。长沙难逢阳光明媚,气温又令人感到舒适的日子,我趁着今天天气正好,踏入久负盛名的岳麓山,看能不能和麓山的春色撞个满怀。
一路上向两边延伸排开的是高大的树丛,沿着一条蛇形的宽大泊油马路,一步一使劲儿地向上登去。期间树影交错,阳光倾泻其中,所谓春是万物复苏之节,这些盘桓百年的古树,无不是噌出了繁密的枝叶,绿得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南北,然而如果细细看去,在排列紧密的新叶之间,也偶尔会抖出一簇一簇枯黄蜡干的旧叶,就像老人的脸,干巴巴的,皱褶满布。它们藏在橘黄的阳光与阴影的交汇处,难为人所见,不太令人喜欢,却又必不可少,默默记录着去年已逝的时光。我的眼睛在绿与黄中穿梭,麓山春色,是这些告别了枯黄,容光焕发的碧叶吗?好像还差了点什么。
这一路并不安静,无需刻意去听,耳朵也会被嘈杂的人声占满。你可以听到各地的方言,有重庆的,有四川的,有讲粤语的,还有辨识度极高的北京儿化音,他们或是扯着当地的家常,或是谈论长沙的臭豆腐、糖油粑粑,也可能是在纠结接下来往哪走,偶尔你还得停下来,给外地的旅客们充当一次引路人,告诉他们哪里可以坐到缆车,哪里可以玩滑索,怎么找到爱晚亭,岳王碑......这好像不是一趟自然之旅,而是人文之旅,走到山顶,你可以遇见更多的人,游客们肩贴着肩,脚尖对脚背,争相照下山顶一览无余的美景,还有卖矿泉水的在人群中挤,还有卖着天价烤肠的商贩在叫卖。走出了三年疫情的阴霾,人们终于可以摘下口罩,肆无忌惮地享受春天,这是麓山的春色吗?好像喧闹了点。
大部分人的麓山行是沿着最大最宽的山路,从山脚到山顶,然后又从山顶到山脚,最后去参观一下岳麓书院和爱晚亭。但如果你乐意剑走偏锋,或者是做足了功课,你可以循着小路去参拜湖湘英烈,黄兴、蔡锷、陈天华、姚宏业、蒋翊武,还有众多的先辈,他们生前守护着湖湘山河,死后被岳麓山所拥抱着。站在他们的墓前,细细品读他们的生平,再去看看那块巨大的长沙抗战胜利纪念碑,心中定是百感交集,热血澎湃,如今山河无恙,国家富强,不知这些前辈在天,是否能看得到?这些过去的故事,书写了今天的繁华,这是否是麓山的春色?可能还是不准确。
今天刚来之时,已是下午四点,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间西方只剩些许余晖。人们印象中的春色向来是春光明媚,阳光正好,这太阳一落,怕春色也是无处可寻。无奈,只好放弃对麓山春色的追寻,悻悻下山。西门的出口是一条小吃街,点一碗热油现炸的臭豆腐,慢慢回想今天的细节,好像爬了很长的山路,参观了很多景点,路上有竹林环绕的隐秘亭子,不时瞥见几丛淡红的花,累了就在石椅上坐坐,听广播里播放的歌曲,寻找灌木丛里诡谲的小动物,我还走错了几条路,也误打误撞到了没去过的长亭......这么一想,是否寻到春光倒也无妨,总归是心情愉悦,胸口里好似有一股暖意。
嘶,这春色又何必是客观的景致,倘若每一个游玩麓山的游客都感到心情愉悦,心中暖流奔腾,那何不是麓山春色呢?
一审:吴仪
二审:朱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