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等词条在众多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带“大学生特种兵旅游”的话题浏览已经累计上千万播放量。一天打卡十几个景点,极限24小时吃遍一座城市美食,两天横跨4个省份游玩,连夜出发爬泰山看日出、到淄博吃烧烤……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大学生群体兴起这种“特种兵式旅游”的热潮,火爆全网。
大学生们一句“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的口号似乎喊出了被压抑许久的热情。疫情这三年来,“被封校”、“被限制出行”的规定,让大学生们对自由出行更加向往,加上大学生本身就有课业压力,只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使得大学生们对出行旅游的时间更加珍惜。此外,大学生经济来源较单一,没有过多的旅游经费,这样的旅游方式无疑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于是,这场“报复性”的旅游就此展开。虽然网上对这种特种兵式的旅游褒贬不一,有人说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旅游应该成为生活的调味品,提倡慢慢感悟,深度旅游,享受不一样的风景带来的舒适。但是笔者认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旅游方式,一天8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有一种收集感的满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大学生的特种兵式旅游是一场互惠共赢的之举。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发布的旅游攻略,这些攻略往往是几个大学生经过认真选择、仔细对比后,讨论出来的结果。这样的旅游攻略不仅方便了大学生们,还方便了即将要去此地的其他游客们,不少游客说,跟着这份路线走,基本不会踩雷,只会更加实惠,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体验感。他们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带动了更多的人想要走出家门看世界,各地的旅游景区因此重新获得了活力,恢复了原有的繁华,得到了推广,大学生和游客们也完成了自己的旅游梦。由此看来,此举动实现了多方共赢。
大学生的特种兵式旅游还是怀念青春的仪式。疫情结束后,他们的大学生活走向了尾声,几年时光似乎马上就要结束,他们希望通过这最后的时间尽可能地去到更多的地方,给自己单调的大学生活和青春添上美好的一笔色彩,画上美满的句号。一句“我们把三年塞进了半年里,唯恐青春赶不及。”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而这场旅行,就是大学生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烈地拥抱浪漫的青春。
相较于批判而言,大学生的新型旅游应该被认可。它凝聚着大学生的智慧,展现了大学生的能力,这是他们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疯狂,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有他们独特的感悟世界的方法,我们应当给予理解和鼓励,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说走就走”不再是梦想。
一审:见习编辑卞郁彤
二审:陈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