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山西吗?你,知道山西的省会是哪里吗?在外省人眼中,山西似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大家对她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逐渐枯竭的煤炭资源。出省后,每当我提到我是山西人时,“你家是不是有矿”这样的问题总是不可避免地被问到,每当这时,我只能用沉默来代替无处安放的尴尬与无奈。
小时候,见识少,经历也少,我的世界里除了家人和小伙伴,再也装不下其他东西。山西在我的印象里很大很大,只觉得其他地方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应该和我们是一样的,有招招手就能停下的公交,有夜晚没有路灯的小巷,可以用来玩探险游戏,有小区门口每天下棋或者背着手在旁边“指点江山”的老大爷,有清晨路边粘着泥土和露水刚从地里摘下的蔬菜,这些独属于我的童年记忆,都是那么美好而又有趣。
可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随着脚步丈量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关于山西的美好记忆就像易碎的泡沫一般逐渐消逝,徒留我一人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当我站在西安地铁轨道附近,感受伴随着列车的到站从隧道呼啸而来的风时,我想到的是山西的省会太原,成为拥有修建地铁资格的省会城市里唯一至今尚未通地铁的城市;当我站在清北校园,看着人来人往,堂堂学府巍峨挺立,古朴典雅的礼堂似乎还回荡着上世纪的钟声时,我想到的却是山西到现在为止只有一所211学府,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当我乘船横渡黄浦江,站在外滩欣赏魔都夜景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黄河支流汾河两岸垃圾成堆,满目荒凉的景象……这一幕幕、一帧帧,似乎永远在提醒着我:你的家乡,早已落后于世界,正在被时代所抛弃。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曾经无比眷恋,无比热爱的故土,真的没有一丝一毫值得我们为她骄傲的地方吗?我不相信。
我翻开历史,想要在时间的长河中证明山西曾经的辉煌。我看到上古神话中的华夏起源,舜耕历山、大禹治水、女娲造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先祖们伟大的创造力在这里传递。我看到王朝更迭中的风云变幻,三家分晋而有三晋大地之名,李唐王朝飞龙于此而有龙城之谓,元代设立行省而有“腹地”之要,“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一幕幕历史正剧在这表里山河处上演。
我走过山川,想要在沉睡的古迹中感知血脉与文脉的交融。我漫步平遥古城的石板路上,看明清时期晋商崛起,举商贸之大业,夺金融之先声,诚信进取的晋商精神绵延至今;我轻触洪洞大槐树的枝干,听宋元移民后代寻根祭祖,饮水思源,“同宗共祖,天下一家”,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悠悠岁月抹不去华夏儿女的故土之思;我驻足在释迦塔下,仰望信仰的纯洁无暇,膜拜千年前祖先的智慧,星海横流,中华民族的扛鼎之作仍旧熠熠生辉。
我打开书本,想要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搜寻关于山西的只言片语。日德技术垄断中,太钢集团自主研发手撕钢,打破技术壁垒;新冠疫情爆发时,山西以一省之力承担了湖北仙桃、潜江、天门三市医疗支援工作;二十大采访中,山西省面对省内日益严重的疫情,却仍然强调“不能让国家为煤炭发愁”。
这里是山西,是“华夏五千年,放眼看山西”的山西;是即使面对“十四省的火炉,燃烧的是我的故土,你照亮了半个中国的黑夜,却照不亮自己的雨夜”的委屈,仍旧任劳任怨的山西;是即使举步维艰,依然努力进行传统能源转型的山西。这15.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或令人惊喜,或让人温暖的故事,这是作为邻里之间的相守,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温情,更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西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我对这片土地怀有最深沉的热爱。
在几千年辉煌的中国历史中,山西曾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纵使经历落寞的时光,但山西人总是有不屈的勇气面对一切难题。如今的山西,正直面劣势,在创新发展绿色转型的征途中迈上新台阶。我想,我们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落后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落后。年少时,故乡予我包容,成人后,我们给予她新生。看不见你拔地而起,却听见你奔涌千里,你的亿万年很短,我们的千百年很长。未来的山西,将会注入新鲜血液,在一代代山西青年的不懈奋斗中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审:吴仪
二审:朱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