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潇潇肝胆在古郡,炽烈衷肠犹英魂

日期:2023-04-10 20:47浏览数:

每个人谈起自己家乡的时候,总会怀揣一种别样的深情。世间总有万种匆忙催使我们东走西顾,故乡则是雨打浮萍时的根,是落日夕照里的霞,或是飞鸟始终眷念不忘的枝。根安定着我们的魂,霞照暖了我们的心,枝栖留下我们的情。我的家乡桂阳,虽说如今不过一个说大不大的县城,但素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之称,前头又被冠上“家乡”二字,一提及它,千言万语自然就一齐漫上我心头的那条蜿蜒小路,再兜转几日不绝,非要把脑海里所有回忆全部奉上,才肯罢休。

那么谈起家乡,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街头巷尾一碗热气腾腾的老街子粉,是偷藏着悄然盛放的蓉花,又或仅仅是儿时捉迷藏与朋友们躲过的那个草垛……这些当然都是它的美,不过倘若给我更多笔墨,我却更想细细说道一下这片故土上怀着那潇潇肝胆与炽烈衷肠的人。

县城统共那么大,总有些个家喻户晓的人,而我们这的小孩打识字起,几乎都听着欧阳海的故事长大。我的家傍着欧阳海广场,那里就立着他的雕像,又加上自身也姓“欧阳”,每每听到他的故事就与有荣焉,如今更是耳熟能详。只是当时少不更事,家中老人断续讲说他以身推马救列车的事迹到底不甚明晰,我不免疑惑:原来那样厉害的列车竟撞不过一匹马?竟要牺牲一个英雄的命吗?

后来年岁渐长,学的知识多了,故事了解全了,心智跟着成熟,知道连飞机都怕鸟,那匹惊马上驮着炮架,也懂得自己去看地底下,我才日渐明晓那奋不顾身一跃、拼命推开惊马的慷慨英勇,才越发体会到一个凡人身躯的肝胆衷肠。

那天是1963年11月18日,或许有着再寻常不过的寒风与冷云,欧阳海战士所在的部队拉练归来,另有一队炮兵战士与驮着炮架的战马。就在此时列车行来,刺耳的鸣笛声贯穿这一方天地,惊傻一匹驮炮的战马。眼见那匹马跨上轨道呆立,若是相撞,整个列车的乘客都在劫难逃。千钧一发之际,欧阳海挺身而出悍然推开惊马,救下数百乘客性命。而他也因此被扎断左腿,抢救无效,时年仅有23岁。

23岁的年轻战士,就此壮烈牺牲。我对这样一个年轻英雄的逝世止不住叹惋,同时也怀着难免的崇敬去看他,渴望与彼时的他感同身受,那样危急的关头,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或许他根本来不及多想,也根本没有多想。

我越是反复地想,反复地探,越触到那一丝难以言喻的精神气魄,越为不知用何种语言形容而感到羞愧。

那是怎样的一腔肝胆?正如他在本子上写:“即使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胜利,一定会有更多更多觉醒了的人士为它战斗。”

此后人间若无我,却也一定有千千万万个我。

于斯古郡,有人如斯。

时至今日,那座雕像始终高立在欧阳海广场中央。尥起蹶子的惊马膘肥体壮,相衬下来,他的身型显得瘦小,但坚毅的神情那样灼目。历经风雨磨砺,岁月洗涤,他脸上的无畏悍勇与决绝愈发刚烈。

这里曾是古郡,这里别称蓉城,我小学校歌的第一句就唱“古郡桂阳蓉城旁……”,旁人问起我来,我也总要笑弯了眉眼:“我们桂阳是古郡呀……”

这里文化深蕴,钟灵毓秀,有历史之名,也是红色故土。它孕育出一个个英雄,也见证着一场场英雄事迹:欧阳海“舍身救列车”,邓三雄“全家齐革命,一门四忠烈”,红军经过此地,“夜宿梨山,秋毫无犯”,军民鱼水情的浓韵胜过梨汁清甜。

恍惚间我好像又回到幼时的某个傍晚,夕阳无限,如血染却半边天,白发苍苍的祖父曾情不自禁地高举右手,指向雕像上那张永远年轻的面庞,心潮澎湃地同我讲说:“欧阳海当时纵身一跃……”

小小的我就这样顺着祖父的手,无畏又稚嫩地昂头,将目光投向他悍不畏死的身躯,看见他坚定决绝的神情,又越过他,看见头顶这片壮阔的天。

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们的故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土。

原来总有些至死不渝的东西,早就被我们的长辈亲自根植进我们的热血。

光阴不过飞鸿雪泥,江山的少年又将越众而出,我却始终敢笃定,一个英雄的肝胆会潇潇数百年不灭,一个英魂的炽烈衷肠会洋洋洒洒传承不绝。赤旗高扬的土地上,红色的故事万里传响,代代不歇。


一审 曾亚妮

二审 汪甜甜


上一条:至此同归

下一条:生活中的灵与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