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评+

青年文评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评 > 正文

思来路,望前方

日期:2022-11-14 15:59浏览数:

我从未想过她的一生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

她诞生于1938年的湖南安化蓝田,她的诞生地安化蓝田更为她的存在寄予了美好的愿景——安定文化,青出于蓝。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生来就是为了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她最初的名字是国立师范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师范院校,这个不凡的地位也造就了她不凡的一生。

她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先生——廖世承,廖世承先生为了她的诞生,辞别了妻子,辞别了生病在床的父亲。

如果你想问我为什么他能为她做到这个地步,我想,应该是因为“热爱”吧!

因为热爱教育,所以他选择牺牲自己的小家而追寻教育;因为热爱祖国,不想让抗战开始后日本在占领区开展的奴化教育泯灭中国人的良知,于是他要在国统区加强师范教育,以与日本的奴化教育抗衡。

事实证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

1944年,日军发动了长衡会战,长沙、湘潭相继失守,日寇的战火进逼安化,蓝田再难以安教。1944年8月初,国师迁往溆浦。不久,廖世承先生于1947年辞职去往上海任光华大学副校长。此后不到三年,国师便已换了六任院长,国师在南岳的发展并不顺利。

我想,廖世承先生对于那时的国师应当既有欣慰也有惋惜吧!

欣慰于她能在这一路上,能因遇见一个个热心教育事业的热血青年而感到生逢其时。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钱基博与钱钟书父子同台执教的佳话。当时已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钱钟书1939年秋回上海探亲时,应其父钱基博的要求,转投国立师范,父亲钱基博担任国文系主任,儿子钱钟书担任英文系主任。而其它应聘来的老师“都是倍尝艰辛,不远千里而来的”,有的教授甚至是“一路要饭去上任的”。

但同时,他也会惋惜于国师陷于权利斗争的漩涡之中,而感到生不逢时。1946年,抗战胜利后,廖世承本想将学校迁至南京,至少去长沙,但因教育部内部的派系斗争,新任教育部长朱家骅拒绝了这一要求,提出“国师以南岳为永久院址”,于是此事便不了了之。

在教育革命事业的路上,也不免会有牺牲。

1949年8月10日,王兆澄代院长带领4名职员前往衡阳的银行领取教育部拨给学院的经费,携款返回南岳时,在距离学院30里的九涧桥,遭匪持枪抢劫,他和其他4人一同殉职。1990年湖南省政府追认王兆澄等五人为烈士,在南岳衡山重修五烈士墓。2018年八十周年校庆之际,校领导一行前往南岳衡山祭奠。

今年是湖南师范大学诞生的第84年,湖南师范大学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她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刻满了历史的痕迹,在遇见一个个愿意为了她而奋斗一生的人后,才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湖南师范大学。

作为一名师大人,我愿意去了解她一路走来的历程,更愿以我所学去壮大师大未来的发展。有句话说:“回忆是惩罚,只惩罚往回走的人。”故,我们更应思来路,望前方,朝着光明的未来进发!


实习编辑 汪甜甜 刘佳颐


上一条:政府去了哪里?

下一条:薪火相传二十大,奋楫扬帆再出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