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晖】于熠:永远走在教育和传播传统法律文化的路上

日期:2024-05-18 15:48浏览数:





人物简介:于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Fordham University访问学者,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律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法律文化、诉讼程序。兼任湖南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程序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主持国家社科、司法部、湖南省社科重点、湖南省社科联等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三部,主编校级规划教材一部,在CLSCI、CSSCI来源及海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中国法学会“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曾为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手。

(通讯员 肖乐荣 张榕哿 乔羽)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释放自己的光与热,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他在普法工作的进行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论岁月,与心共鸣;他在探索法史的航道上不断求索,不论西东,滴水穿石……

去读读法史,去深入传统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法史是于熠的志趣所在。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于熠也会偶感迷茫,但他心中总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去读读法史。在研读法史的过程当中,于熠有着很深刻的感悟:其一,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微言大义。他认为,学者进行治学就是要在残章断义中去重塑中国古代精神文明,去探寻经世治国之策略。其二,传统社会时期的法治改革家们往往都是实干家。在大厦将倾之时,改革家从未抱怨,而是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孤身入局,身体力行,积极建构,无问西东。于熠从历史人物中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奋进精神,也更有信心与毅力去解决当下的问题。

在湖南师范大学从教期间,于熠更加坚定了自己弘扬传统法律文化的想法。站稳讲台是他最基本的责任,传播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他不懈的追求。每年为新生上第一堂中国法律史课时都会给于熠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课上,他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十恶不赦吗?”每当看到还未曾接触过法律的学生对这些成语耳熟能详时,他便深感欣慰。接着,他便向学生讲授晦涩难懂却又博大精深的中国法律史知识。他的第一堂课下课后,台下总会掌声雷动。于熠说:“我想他们不仅仅是为我个人鼓掌,更多的是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鼓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还有很多的经验和智慧值得我们去探寻,我们依旧在路上。”

体验不同角色,体会生活意味

于熠不愿故步自封,而是争取担任更多跟法律紧密结合的角色,充实和提升自己。在长沙市人民检察院担任监督员时,他多次对案件提出质询,使案件的审判更加公平公正。法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担任监督员的过程中,于熠通过实践丰富了自我的感性认识,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件中感受到法条体现出的温情。

在CCTV12《法律讲堂》担任主讲人对于熠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法律讲堂》,于熠想向社会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做学术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将学术成果束之高阁,而应尽可能地让中国法律文化‘火’起来。”央视《法律讲堂》栏目规格高,形式独特,对于主讲人讲述内容的标准也会更高。面对这样一个难题,于熠对每一集的内容都是字斟句酌,循环往复五六遍,精益求精。由于节目面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各种社会群体,于熠十分注重语言表达上的通俗易懂。

于熠还有幸成为了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名火炬手。他在传递火炬时在心中一直默念着:“虽然只有短短的200m,但是我应当跑好自己的每一步。”结束后,他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用自己的声音向全世界展示出一颗炽热的中国心:“传递交接火炬,就像前人传递数千年的社会智慧与经验。通过传递,向世界去展示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走进平凡的生活,领悟法律的真谛

倾听不同的声音,与不同的群体共情,关心身边的人,是于熠一直以来对学生的教导。从教数十年,他发现了部分学生学习法律后,可能跟老百姓谈不到一起了,总觉得老百姓“不讲法”。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于熠积极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同学们入驻偏远地区的农村,真正地和老百姓住在一起、食在一起、学在一起,学会怎样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奥的法律观念,学会怎样区分不同的法律关系主体。进而明白于熠所说的:“法科的同学,不仅仅要了解我们法律的规则,还要明白老百姓生活的逻辑,因为我们的法律原本就应当体现老百姓生活的价值取向。”

在未来,于熠将会继续在法学的领域中深耕,在平淡的生活中继续带领学生领悟法律的真谛,在赓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路上继续前行……

一审:肖珏

二审:王晶

上一条:【青衿芳华】陈文杰:身为少年郎,肩负碧穹苍

下一条:【麓山春晖】刘琳:做甘为人梯的教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