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师大+

青春师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师大 > 正文

【麓山春辉】肖柯:青山载月素履往,不啻微芒化炬阳

日期:2024-04-24 23:31浏览数:




人物简介:肖柯,1991年生,河南平顶山人,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动态》《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通讯员 李萌萌 周语琪 聂晨晨)润物无声,春茶萦春,他是温润麓山的阵阵甘霖,亲手播种一季的丰饶;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他是青山叠翠的日暖风和,亲手撒下满山的和煦。求索热爱,他以赤诚之心写下对哲学的浪漫诗篇;身处教坛,他以师者仁心寄托对学子的殷切期盼。他是学者,亦是师长。学以成人,沉浸醲郁。幸逢师大,他以献身学术的坚决信念,追求卓越的笃定步伐,向我们诠释为人师表的厚重内涵。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人生的两点之间,不一定存在着最优的直线,为找寻自己所热爱的道路,纵使山高路远,亦是值得。正如莎士比亚的《驯悍记》中所言:“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当兴趣经过反复捶炼之后,生出流光溢彩的结晶,那便是热爱的模样。

从懵懂少年到而立之年,肖柯一直寻觅着那道属于他的光,以照亮迷茫的成长之路。

他直言:“选择哲学的初心,是学生时代眼见同学被霸凌时的不忍,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想在哲学之中找到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出于那一份不忍的悲悯之心,肖柯迫切地希望在人文学科之中寻找到关于欺凌与反抗、压迫与公正之间的问题的终极答案。

进入哲学领域一事之于肖柯,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必然。对他而言,哲学早已不是一条路径,而是一个答案,一个回答他关于整个世界的疑问的答案。

一浮一沉,肖柯早已不是拘囿于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学习,而是求索,求索格物致知间的初心,更是寻觅,寻觅年少疑问时的坚定。

【灼灼韶华,风禾尽起】

当被问及与学生之间发生过的趣事时,肖柯向笔者坦言道:“如果让我给有趣下一个定义,那就是让人开心的意外。”对于肖柯而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不同见解,异想天开的新奇想法,都足以称为有趣。

面对这群年轻的伙伴,肖柯总是鼓励,多有包容。

他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地、广泛地思考,用他的专业知识、扎实理论和深入洞察为师生间的讨论注入活水,更为同学们自主的想法增添活力。“教学相长”——肖柯如此概括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不仅是他作为教师的目标,也是他作为哲学传道者的信念。

“教学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输出,同学们提出的各种观点与想法,也让我看到了哲学的另一种可能。”肖柯如是说道。诚然,教育要教给学生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启迪他们的思维。但是教育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止是单方面的授予,更是双方灵魂与思想的碰撞。教育从不是为了单方面的思想同化,它意味着的是一种自由,一种思想的自由。

【青衿之志,一苇以航】

和很多迷茫的同学一样,肖柯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也经历过一番波折。肖柯本想跨考史学,直到本科快要结束时才开始真正接触到了哲学,他发现这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探讨整个宇宙的真理,探索世间万物的本质。而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原理背后,往往有着极为完美的逻辑与深刻的思想。

摆脱迷茫后的肖柯毅然决定从当时大热的计算机专业转到在世俗眼光中“无用”的哲学专业,并最终选择了凝结无数前人智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计算机专业跨越到哲学专业,多走的一段并不是弯路。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让肖柯对很多事物有了独到的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更意味着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理工科的学习经历让肖柯既喜欢欧陆哲学的深刻,也欣赏分析哲学的清晰。

“这些独特的经历让我能更清楚地体会到,选择对于一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肖柯看来,选择意味的不仅只是得到,更是失去。想明白选择的代价,能坚定行者的决定,也能让人更珍惜当下的收获。

正因如此,肖柯对学生们深情寄语:“热忱能让人做出伟大的事情,要长久地深耕自己。”肖柯从不拘泥于过去的失败与成功,走自己当下应该走的路,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用热爱充盈自己的生命。

一审:肖珏

二审:王晶

上一条:【麓山春晖】谢宗藩:学海无涯,笑纳百川

下一条:【青衿芳华】阮澜茵:百日不空过,青春自闪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