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杨丹丹,女,汉族,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化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保送至武汉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2020-2023学年,学业成绩排名在专业前5%。曾获第十三届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实验技能)一等奖、第十三届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科竞赛(虚拟仿真)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曾参与过一项省级大创项目。2022年,参加“三下乡”志愿活动,获娄底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志愿者证书。曾任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寝室长、化学化工学院礼仪队成员。
(通讯员 刘晓倩 张旭 何田水)青春是一首太绚烂的诗歌,渴望成长、渴望自由。也许在不知不觉中,焦虑和恐惧会将人们裹挟,但不用担心,阳光与耕耘会驱散心底的阴霾。少年的梦从不在黑暗中破碎,而他们也绝不会向现实低头。旭日初升,丹波潋滟,与其在患得患失中踟蹰犹豫,不如大胆向前,抓住晨光与黄昏,奔向最绚烂的梦。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如果你想做一件事,马上就开始,别怕错。一辈子那么长,我们有的是时间来纠正。更何况,只要你开始,就会有收获。当一个人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光。”
谈起梦开始的地方,杨丹丹说:“兴趣是比较重要的的因素。”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元,它们像音符一样组成了生命的交响曲。当火焰在燃烧时,不仅绽放出红橙黄绿青靛紫的色彩,化学元素在激烈交互中也演奏着它们的乐章。“因为喜欢化学从简单分子一步步合成复杂分子的过程,所以选择了化学专业。”她说。
除此之外,杨丹丹选择师范院校也是受到了高中化学老师的影响。一位好的老师,会在学生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会影响着她的兴趣、氤氲着她的气质,跨过人生一道道难关。对杨丹丹来说,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她讲课干练有趣、独具风格,在读高中的杨丹丹心里撒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而这颗种子在三年的相处中,被老师的智慧和魅力所灌溉,逐渐发芽。现在上了大学,杨丹丹依然和陈老师保持联系,她说:“我想成为像陈老师那样的老师,这也是我选择师范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有半亩花田,藏世俗于人间】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回想四年的大学生活,杨丹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参加“三下乡”活动时的事情。据她回忆,队伍当时去到了湖南娄底一个比较贫穷的村子,那里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一开始非常调皮,但相处了半个月之后,他渐渐放下了防备,我发现他内心其实很细腻,也变得听话起来,最后结束活动的时候,他哭着给我们唱歌。那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教师这份工作背后的意义,能改变一部分学生或让一部分学生记住,这本身就让我很有满足感。”杨丹丹这样说道。一位留守儿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的陪伴与爱意,让他对身边的周围都充满了戒备,但是当他渐渐卸下防备,愿意和她倾吐心声的时候,这一切都改变了,他封闭的内心有了倾诉之地,他的人生也可能会因为她的善意而改变。也正因为这一次的经历,使本就受到高中老师影响的杨丹丹更加坚定了自己想当一名老师的想法,把自己的光和热带给更多的人,照亮他们,这一刻,教育完成了闭环。那位小男生长大后一定会记得,在自己小时候,有一位温柔的小老师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的世界。愿他纵踩淤泥,也能心向阳光。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你的气质,来自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认真生活过的人才知道,他们通过努力换来的不是波澜壮阔,反倒是内心世界的安宁。
杨丹丹说:“大学前三年一直忙着保研的事情,一边要保持成绩,一边还要参加竞赛。最难的时候是2023年6、7月份的时候,当时一边要准备期末考试,一边要为参加夏令营做准备,同时还要参加实验技能比赛的训练。那时候每天焦虑,晚上睡不着,于是找学长学姐和导师寻求帮助,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我觉得学长学姐和学院的老师们在大学期间都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自律如她,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那段时光想必晦暗不明,无比艰难,但是所谓深渊,走下去,就是万丈前程。
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保研的路注定很孤独的。孤军奋战并非良策,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伙伴、一位温柔耐心的学长、一位寓教于乐的导师也许会让保研路上的更加顺利。但是找不到也没关系,毕竟,只要开始了,就会有收获。”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杨丹丹用奋斗谱写青春的赞歌。
一审:曹彤
二审:王晶